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的战争威胁,党中央、毛泽东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等三线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与图1相比,图2在工业布局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对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2 . 如表为1961-1964年我国农民基本生活情况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这一时期
项目
农民消费水平
(元)
粮食消费量
(斤)
猪肉消费
(斤)
各种布消费
(尺)
1961年82317.572.828.6
1962年88329.254.4311.4
1963年90329.298.5412.24
1964年95363.9411.2315.4
A.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改变B.机械化生产在农村普及
C.集体经营提高了生产力D.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成效
3 .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涉及“高产卫星”一词的文章,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1960年数据下降主要是由于
A.拨乱反正的实行B.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自然灾害的影响D.“总路线”的指引
4 . 如果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D.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成就
5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图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的解放B.自然灾害的影响
C.“左”倾错误的泛滥D.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6 . 如图是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图中人物原型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全国劳模梁军。这
A.说明了农业机械化在全国已经普及B.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C.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D.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需要
7 . 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表达新中国农民分配到土地的喜悦B.宣传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D.说明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2021-07-1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957年至1960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柱状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总产值稳步提高B.产业结构呈现不平衡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获得成功D.经济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2021-06-26更新 | 15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八大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     
①都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方针
②都将主要任务与工作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
③都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④都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④
2022-08-04更新 | 26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周恩来在1957年4月的国务院会议上说:“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都可以采取这个办法。”这表明当时中国
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尝试突破苏联模式束缚
C.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D.违背了中共八大的精神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