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6 道试题
1 .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情况。该图(  )
A.体现了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趋势B.表明了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C.揭示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本质要求D.罗列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2 . 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年份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6021.826.152.1
196233.830.336.3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
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3 . 出现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A.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D.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4 .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5 .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D.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
6 .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增速趋势示意图。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总体上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1958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
C.20世纪60年代农业反超工业
D.国家方针政策影响经济发展
2017-04-01更新 | 306次组卷 | 5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新余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7 . 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D.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16-11-18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8 . 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序号意义非凡的“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史事)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成为改革开放一声春雷。小岗村被誉为“农村改革第一村”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立第一个经济特区
1980年,卖纽扣的19岁温州姑娘章华妹,如愿以偿地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工商证字第10101号
1987年,美国快餐公司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繁华地带正式开业

——摘编自吴颖《40年改革开放之路,40个意义非凡的“第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中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两个史事(写出序号),分别说明其意义。
2024-05-1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实施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D.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