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

材料二

材料三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       2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

三中全会                           国代表大会

材料四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3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任取一幅图片,指出该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并作简要说明。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2024-01-1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关现代化的目标,阅读表格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目标

选自

1954年9月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

1964年12月

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周恩来选集》

1979年9月

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2022年9月

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围绕“现代化目标”为主题,提出论题并进行简要评述。
2024-03-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近代化产生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简要示意图。(图1)


材料二:国家提供的各种政策制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是滞后效应。拉动效应主要是指政策制度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政策制度不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作用。(图2)



(1)图1中显示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两个“高峰”以及6、7阶段持续下滑的现象,试从政策角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评析“政策制度对经济建设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的理论。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250字左右)
2021-10-03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培优)

4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3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物理班)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经济政策、发展举措简表

时间经济政策或举措
1950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19531957“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19561966中共“八大”明确的主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97820世纪末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经济特区;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1世纪初期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世界前列;科技创新引领国家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上表中列出两项经济政策或举措的关键词,并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2-0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一口号评述正确的是(     
①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②违背了客观规律
③表现了人民群众敢于革命的精神   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浮夸之风
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列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



(1)仔细观察这三张邮票,概括我国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其中一个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评析。
2019-08-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2019-05-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宁德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三五”1966-1970: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四五”1971-1975: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五年计划,概括其特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评析。

10 . 1967年1月,北京市大街小巷贴满了声讨陶铸的大字报:“陶铸是最大的保皇派”“揪出没有刘邓的刘邓路线代理人陶铸”。对这一情境评述正确的是
A.防止了资本主义的复辟
B.维护了党的纯洁性
C.找到了中国的建设道路
D.打击迫害了老干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