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社员的自留地由以前规定的占当地每人平均占有土地的5%提高到7%。还规定:养猪是共养和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允许社员家庭私养母猪。同时,鼓励社员经营其他小规模的家庭副业。这些政策(     
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C.改变了农业长期薄弱的现状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形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毛泽东亲自领导并参加了中共八大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工作。现保存的政治报告的各种修改稿达80多份,党章草案修改本有50多份。毛泽东在谈到修改方针时说,“第一次推翻你的,第二次推翻他的,推翻过来推翻过去,这也说明我们是有民主的”。由此可见,中共八大(       
A.凝结了集体智慧和经验B.总结了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
C.开始出现“左”的倾向D.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3 . 下表为我国1952—1964年轻重工业生产指数变动情况,表中的数据反映了(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
轻工业65553452
重工业35456648
A.“八字方针”提出后工业朝良性发展
B.“一五”计划使得消费指数有所上升
C.工业建设一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D.大跃进使得重工业产值比重有所下降
2023-09-01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26·纲要上第26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基于“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且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即将全面铺开的认识,代表中央发出了向知识分子学习的号召,强调党要运用“知识分子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C.党对知识界进行了思想改造D.知识分子成为经济建设主力军
5 .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大生产运动
6 . 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D.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7 .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此谚语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B.扩大人民公社规模的必要性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8 . 1958年,中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人雀大战。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在几年内“消灭麻雀”的指示,认为麻雀吃粮食破坏生产与人争食,应该消灭。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这表明(     
A.生产关系超越了历史的发展阶段B.大跃进运动促进生产积极性高涨
C.群众运动造成部分生态环境破坏D.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科学发展理念
9 . 1961—1962年,湖北农村掀起了生产队集体和社员私人的大规模“挖边”高潮,即通过挖田地四周边、挖道路边等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据此可知,“挖边”高潮是(     
A.“大跃进”的深入发展B.农业技术的推广性革新
C.人民公社优越性的体现D.落实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2023-01-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当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是在(     
A.三大改造时期B.全面建设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