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4 道试题
1 . 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部分年份的城市化率。导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950195719601963
城市化率11.18% 15.39%19.75%16.84%
A.一五计划的影响B.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
C.三线建设的开展D.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2 . 1960年初,红旗渠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历时十年,大渠盘绕在太行山腰,逢山钻洞、遇沟搭桥,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条。红旗渠的开凿说明(     
A.“大跃进”运动导致重大失误
B.“文化大革命”推动三线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建设热情
D.国民经济调整使“左”倾错误得到有效纠正
2023-04-1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1936年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达动、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以西方各国合作法令为蓝本的《合作社法》。其中规定,“凡年满二十岁”“有正当职业”的“中华民国人民”均可入社,但“破产”者不得加入。同时,入社必须缴纳定额股金且必须对合作社的财产损失负连带责任。对于农村的合作事业,国民党人曾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合作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救济弱者”“复兴乡村”“避免土地革命之惨祸”。然而,国民党政府发起的农业合作运动最后却出现了“非特无益于农民反造成剥削农民之新式工具”“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

——伍福莲《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等

材料二   新中国建国后,广大个体农户被迅速动员起来积极加入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我国农村进入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办成了个体农户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像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依赖的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都是依靠公社的整合力量和规模效益修建的。1954年起,全国逐渐建立起供销社。供销社一方面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向农民供应各种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以有益于农民的价格收购和销售农副产品,“从商业上去剪除农民所受的中间剥削”。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供销合作社还通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增加了农副产品购销的统筹性,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吴淑丽《农业集体化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用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意义和出现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统计,1958年第一季度全国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同期增长26%;同年6月13日的《人民日报》刊出诗句“英雄志气冲破天,一天等于二十年”,并认为“一天等于二十年”是马克思早已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的社会发展作出的科学预判。这说明当时(       
A.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估计不足B.我国已建成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
C.经济的增长助长了文化创作的浪漫色彩D.人民群众为工业化作出了重大牺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1958年经济计划,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6.1%提高到16.2%,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10%提高到33%。这一计划(       
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B.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C.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D.违背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6 . 20世纪60年代,我国调整工农业比例,从1960年的3.6: 1 调整为1965年的1.7: 1。此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B.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C.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D.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油画《1959——大庆石油会战》,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A.表明民众对志愿军的支持B.强调人民公社的战略地位
C.展现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D.宣传一五计划的发展成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属于国家工业化战略1.0版本。这一版本总体上参照苏联工业化模式,由国家发动工业化,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辅之集体企业以及后来的农村社队企业,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以追赶超越发达工业化国家(如英国)为目标,力图跨越式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工业化直接带动了全国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工业化长远发展、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工业化道路70年:从落后者到引领者》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工业改革,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工业改革主要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分域推进的“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中国工业沿着世界工业化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极速发展,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也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摘编自金碚《中国经济70年发展新观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和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61年4月,陈云致信周恩来,汇报了在杭州、南京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研究化肥设备制造和生产问题的情况,计划每年竣工五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同时开建五个厂,每年形成二十五万吨合成氨,相当于一百万吨化肥的生产能力 。这样的建设规模除美国有过几年外,其他国家没有先例。据此推知,这一计划的实施(     
A.落实了大跃进运动的精神B.改善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C.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2023-01-15更新 | 472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单位:万吨)。下列对图中③段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政府提供援助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
C.西方先进技术引进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3-01-12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