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创作于1964年的美术作品《机车大夫》,画面中的老中青三代机车修理师傅都面带笑容、自豪地将目光投向左方飘来的一阵白色烟雾——那是刚刚修理好的机车驶过时留下的痕迹。该作品反映的时代风貌是(       

美术作品《机车大夫》
A.崇尚劳动B.献身革命C.追求效率D.提倡创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志士”和“民族英雄”形成了“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念,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最可爱的人”和“劳动模范”在新起点上组织带领人民群众保卫和建设国家,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各类英雄模范人物。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先锋”和“道德模范”坚持立足实践、从群众出发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方法全面复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脊梁”和“人民英雄”创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认识定位,英雄模范是“千千万万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贡献的杰出人士的代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选树与宣传英雄模范人物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就材料整体或局部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费正清论中国:中国新史》中指出:1958~1960年,中国“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但也表达了几百万人的热情。材料所述的是(     
A.“一五”计划B.土地改革
C.“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60年,广东农民人均食用油月消费1.5两。洲心公社对农业生产管理进行了探索与创新,率先实行“超产奖励责任制”,被称为“洲心经验”,在全省推广,并上报中央。这种探索是为了(     
A.全面推行农业合作社B.打破人民公社化体制
C.解决农村的经济困难D.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62年冬,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焦裕禄大胆整顿,积极革新,闯出了一条适合兰考发展的新路子。当时焦裕禄进行革新的政策支持是(     
A.中共八大提出尽快变为先进工业国
B.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中共中央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6 . 宣传画能够反映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下图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一幅宣传画,上面有“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口号。此画意在(     
A.鼓励农民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
B.宣传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序推进
C.激发人民社会主义革命的热情
D.号召农民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画《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该作品意在(     
A.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突出了各民族团结迎解放D.反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2024-01-10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政府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同时,恢复农村集市贸易,有些大中城市出现农贸市场,对于补充城市供应和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这一现象(     
A.促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B.根本上扭转了经济发展趋向
C.得益于“八字”方针政策的调整D.利于推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2024-01-06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试题
9 .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之后为响应这次讲话,全党和全国开展了(     
A.整风运动B.“大跃进”运动C.反右派斗争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24-01-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大会宣布,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国家对于阶级斗争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阶级斗争不能满足国家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自耕地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自耕地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物质生活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物质生活不能满足国家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