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1957年10月,《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在去年秋后刮起一阵邪风,放松甚至放弃了四十条纲要的目标,结果是消极因素上升,右倾思想抬头,农业生产就吃了亏”,要求农村干部群众打破“生产已经到顶了”的保守思想。据此可知
A.农业大跃进运动已开始启动B.对国情的认识存在保守思想
C.一五计划后期冒进倾向明显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已暴露
2020-03-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卷(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1956年开始,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对象逐渐有选择地从苏联转向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甚至美国也隐约成为被关注的目标。这--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的恶化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C.美苏关系的缓和D.中国外交政策转变
3 . 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D.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2020-02-10更新 | 287次组卷 | 29卷引用:[首发]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1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比1960年下降了37.3%,1962年继续下降18.9%;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50万余吨压缩到1961年的165.2万吨和1962年的120.8万吨。全市基本建设投资的降幅更大,1961年总投资额比1960年减少60%,1962年再压缩55%。这些做法
A.贯彻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B.落实了此时的经济建设方针
C.改变了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D.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5 . 1958年《红旗》杂志转述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的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调整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水平
B.为实现一五计划,改革社会基层组织
C.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美苏争霸
D.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
6 . 1959年4月,陈云提出必须对1958年城市多招收的1000多万工人认真加以精减,安置到农村去。1979年后,大量农民工进城就业,得到政府鼓励。这种变化取决于
A.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D.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020-01-20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196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之后,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了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中共中央意在
A.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左”倾错误
B.缓解经济困难造成的严重损失
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专业市场
D.借国际形势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8 .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2020-01-10更新 | 195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段考历史试题
9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
2020-01-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59年6月,中共中央指示: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其收入完全归社员个人所得;恢复自留地制度(社员可以长期使用的小块集体土地);社员家庭和个人生产的产品,都可以在集市上出售。以上措施表明当时
A.中央初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失误B.三大改造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C.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得到了克服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