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7 道试题
1 . 我国粮食产量从1957年的19505万吨下降到1960年14350万吨,棉花产量从1957年的164万吨下降到1960年的106.3万吨。上述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破坏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2021-07-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表达新中国农民分配到土地的喜悦B.宣传党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C.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D.说明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2021-07-16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有关统计,1958年一年中全国性学术会议达500多次,学术论文和报告也达200,000篇,都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此现象
A.体现了教育对科学研究的促进B.是借鉴苏联经验的结果
C.反映社会局势对学术界的影响D.说明我国科技发明显著
4 . 下表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对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1956年1965年
农业总产值610亿元590亿元
工业总产值642亿元1402亿元

A.“一五”计划的推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极大挫伤了人民的积极性
C.国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成,极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2021-07-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的数据是1957年与1963年全国有建制的城镇数量及人口数量统计,表格中城镇数量 及城镇人口的变化
年份城镇数量城镇人口
195735969947 万
196328779124 万

A.导致工业经济的严重衰退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C.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D.促进国有企业的规模化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4年,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千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材料

人物简介
王进喜
19231970
中共党员,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劳动模范。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一年的进尺相当于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20世纪60年代,率领1205支钻井队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
邓小平
19041997
中共党员,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在南方谈话提出“发展中才是硬道理”,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吴孟超
19222021
中共党员,医学家、教育家。1960年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1963年,突破了“中肝叶”手术的禁区,令世人震惊。1975年,切除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40年来共施行肝癌手术8000余例;小肝癌(小于5厘米)手术1000余例,手术5年生存率达79.8%,最长存活36年。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袁隆平
19302021
无党派人士,科学家。1961年,当时正值全国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1965年,他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此后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的“无性杂交”学说。1973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截至2012年,杂交水稻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公斤,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近现代史中两个人物,谈谈你对鲁迅认识的理解。(要求:人物选取自材料或自拟皆可。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7-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到1965年,我国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基本趋于协调,不合理的“重型化”经济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工业生产达到或超过1957年的水平。这一状况表明
A.产业结构实现均衡发展B.“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C.计划经济体制全面建立D.国民经济调整已初见成效
2021-07-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共八大指出,必须加强党内和党外的民主监督,必须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说明中共八大
A.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B.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完成
C.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基本国策D.开创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先例
9 . 1961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新中国在这“十二年"取得的成就有
①颁布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④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指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的重大举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