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A.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B.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C.建设者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D.工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七”战端一开,国民政府规划了以川、云、贵、湘西为重心发展大后方工业的战略布局,组织了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内迁,实行了一些奖励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内迁的工厂不仅填补了西部工业的大部分空白,还使大后方形成了一支包括企业家、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工业建设骨干队伍。抗战8年,内迁工厂大体上保证了正面战场的轻武器供应无虞。当时西部地区所形成的工业中心区和各地的产业优势,许多至今仍保留着明显的痕迹。

——摘编自侯德础《西部地区两次开发的历史扫描》等

材料二   面对周边日趋紧张的国际环境,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历史上的这两次西部开发的共同影响。
3 .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1965至1975年,三线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以下对三线建设认识正确的是
①当时中国面临着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
②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原有的工业布局
④增强国防力量并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2-04-04更新 | 50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65年与1963年相比,河北正定县农业产值增长了83.9%,其中粮食总产量增长120%,棉花总产量增长了222.9%,油料总产增长13%。这一时期该县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农业合作化的推进
C.国民经济的调整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6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标语流行于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
2021-08-13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一位先进典型人物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这位先进典型人物是
A.雷锋B.杨根思C.焦裕禄D.王进喜
8 . 如图为1960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
A.说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B.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
C.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D.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2021-03-27更新 | 855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958年10月,中国成立了代号为“581”(意为1958年的第一号重大任务)小组的以人造卫星和火箭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机构,并提出要在1959年国庆节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送入太空的设想。
这一设想
A.代表了中国最前沿技术水平B.揭开了中国空间时代的序幕
C.表明新中国科技有巨大进步D.受到当时“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