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1—1963年,原先从农村招收的2500万职工被精简下放到农村,由此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人口逆向流动。同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减少4.8万家,相当于1960年全部企业数的44.8%。这表明党和政府(     
A.意在结束人民公社运动B.开始冲破苏联模式束缚
C.试图纠正“左”倾错误D.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2023-03-31更新 | 612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1958年6月底7月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谭震林在会议的总结中,讲到了农业合作社的变革问题。他说:“像遂平县卫星社已经不是农业合作社,而是共产主义公社。”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义公有制尚未确立B.中国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C.农业建设路线有激进倾向D.生产关系调整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图为油画《1959——大庆石油会战》,作者的主要意图是(     
A.表明民众对志愿军的支持B.强调人民公社的战略地位
C.展现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D.宣传一五计划的发展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统计,196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5 441.4万吨,比上一年增产1 790.5万吨;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3.3%,结束了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下降的状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B.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
C.工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D.农业生产技术的大幅提升
2023-01-27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1年4月,陈云致信周恩来,汇报了在杭州、南京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研究化肥设备制造和生产问题的情况,计划每年竣工五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同时开建五个厂,每年形成二十五万吨合成氨,相当于一百万吨化肥的生产能力 。这样的建设规模除美国有过几年外,其他国家没有先例。据此推知,这一计划的实施(     
A.落实了大跃进运动的精神B.改善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C.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2023-01-15更新 | 470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62年春夏之交,安徽每10户农民中就有8户参加包产到户。甘肃、浙江、四川的一些地方,10户农民中有7户参加包产到户。广西龙胜、福建连城和贵州,10户农民中有4户参加包产到户。就全国而论,包产到户者已占全国农民总数的20%,即大约1亿人。这一现象(     
A.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B.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对所有制形式进行了大调整D.有利于当时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2023-01-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图为《中国青年报》记者关于中共某次重大会议的报道摘录。这次会议(     
出席大会的1026个代表,代表1073万名党员⋯⋯党员个人身份公开了,党的组织分布在全国城乡。他们来自工厂、学校和农村,山间、海滨和国防前线,从容不迫地坐着火车、轮船、汽车、飞机,像来到家里一样来到北京!
毛泽东在开幕时说道:“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
A.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B.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C.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的任务D.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023-01-14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61年6月,中央作出恢复供销社的决定。当年10月,江西省为恢复供销社做准备,1962年8月1日,正式恢复省供销社建制;随后,省供销社驻各专区办事处、市县供销社也相继恢复。其恢复(     
A.改变了工作重心B.扩大了市场需求
C.开启了农村改造D.服务于国家调整
22-23高三下·河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B.人民对于政策的错误理解
C.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2023-01-05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河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