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的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到了1942年,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等

材料二   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工业内迁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工业内迁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2024-05-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历史试卷
2 . 20世纪60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的带领下,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此水利工程的兴修(     
A.落实了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B.贯彻了八字方针的工作要求
C.得益于基层政府的组织能力D.彰显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2024-05-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1972年到1977年底,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开始在实际的贸易中发挥影响,尤其是大大增加了对中国先进技术设备的出口,排在首位的是与石油勘探和生产相关的设备。这主要得益于(       
A.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B.国家务实理性外交的推动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2024-05-07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新模拟(二)历史试题
4 . 1950~1959年,我国进口货物中,工业设备、交通器材、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大幅度增加。1959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49.3亿元,比1950年增长2.6倍。这(     
A.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需求B.建立在结成同盟基础之上
C.凸显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D.体现意识形态色彩的强化
2024-05-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记,书信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记、书信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4-03-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便对华实行全面禁运,中美贸易冻结。1969年,美国在对华贸易上开始解禁,允许中美非战略物资的贸易。这一变化表明(     
A.美国急于与新中国建交B.中国重返联合国时机成熟
C.美国对华政策走向失败D.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
7 .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川黔线铁路就着手建设,经历了清政府、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三个历史时期,38年悬而未成。新中国成立后,经相关部门统筹,川黔铁路于1956年4月开工,1965年10月交付运营。由此可知,川黔铁路的修通(     
A.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B.改变了西部落后的面貌
C.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D.贯彻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2024-02-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流传着以嫦娥奔月为代表的“飞天”神话,同时也有很多飞天的尝试。《汉书·王莽传》记载,当时有人使用鸟羽制成两只人工翅膀捆绑在身上,再装上环钮等器件,弹地而起后飞了数百步。宋代,拥有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手段——火箭,借助火药燃烧向后喷火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箭可以飞得更远。明代,中国的火箭技术更加发达,出现了原始的两级火箭——火龙出水。火箭的发明,给人们遨游太空的梦想带来了新希望。据一些西方文献记载,明朝初年,一位叫做“万户”的官员做了一次“飞天”试验。他将47支火箭和两只风筝绑在椅子上,点燃火箭试图飞向天空,但是飞天椅最后摔到山坡下,他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万户的勇敢精神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敬仰,他也被认为是“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17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敏锐地看到了航天科技工业在国防建设、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对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创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这是确立我国大国地位的基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把发展航天技术纳入“863”计划。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并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先后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用不到30年的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摘编自林溪《中国“飞天简史”:从梦想到现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分析万户飞天尝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新中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并谈谈这一发展带来的启示。
2024-02-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交;1989 年,中苏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到1992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达 154个。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A.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B.“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024-01-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地区的工业固定资产由1966 年的 292 亿元增加到1978 年的1543 亿元,增长4.28 倍,约占当时全国工业固定资产的1/3。据此,三线建设(     
A.改善了我国国民经济布局B.增强了东北工业基地活力
C.导致了西部发展超越东部D.降低了沿海地区经济地位
2024-01-2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