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先后发表过五次《告台湾同胞书》,文稿内容摘录如下。据此可知(       
次序时间内容摘录
11950.2.28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台湾人民)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同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
21958.10.6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31958.10.25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
41958.11.1其他一切地区的军事目标,逢双日都不打炮,打炮一律于单日……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有一天甩掉美国人那只钳制魔手,派出代表,举行和谈。
51979.1.1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希望台湾当局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A.中美关系影响着台湾问题解决的方式B.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方式始终如一
C.打击台独势力是五次文稿的共同主题D.争取台湾当局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策略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七)历史试卷
2 .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定了一项外交原则———“一边倒”,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领导人把外交战略调整为“一条线、一大片”的设想,即建立一条从日本经过欧洲一直到美国的统一战线,以抗衡当时霸权主义野心日益膨胀的苏联。外交战略的调整,说明中国(     
A.开始推行全方位外交布局B.首次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
C.抛弃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弱化国家利益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2024-05-2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劳模主要来自工业战线的基层,一线产业技术工人是主流,评选出来的劳模通常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良好的生产能力的“老黄牛式”的技术工人。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倪志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劳模精神的内涵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徐虎、许振超、宋鱼水、陈景润、邓稼先等科研工作者成为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劳模不仅具有无私奉献、拼命苦干的“老黄牛”精神,更强调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突出贡献。

——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0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类别

年份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马力)机械耕种面积(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万公顷)化肥施用量(万吨)农业用电量(亿度)
1952年2513.631.77.80.5
1978年1597540672489.5884253.1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2023-11-28更新 | 192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阶段与中国建立的欧洲国家
1949年—20世纪50年代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丹麦、芬兰、列支敦士、瑞典、瑞士、挪威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冰岛、圣马力诺、联邦德国、希腊、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
20世纪90年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北马其顿、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纳哥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相对于双边外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与欧洲国家外交关系发展的阶段性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6 .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形成,而且也意味着在西方国家对华实行孤立遏制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对亚洲的集体安全政策的提出。这主要是在强调中国(     
A.实行一边倒策略的必要性B.构建务实的国际关系体系
C.冲击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D.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孤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64年7月,毛泽东在一次外交会谈中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到70年代初期,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这些判断(     
A.阐明了全方位多边外交政策
B.打破了旧的国际关系体系
C.开始超越意识形态去认识世界
D.有利于拓展中国的外交空间
2023-04-14更新 | 420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江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时间引进对象手段规模
第一次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20世纪70年代末各类国家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9 . 1966年4月,彭德怀看到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火热的建设场面写道:“天帐地床意志强,渡口无限好风光。江水滔滔流不息,大山重重尽宝藏。悬崖险绝通铁道,巍山恶水齐变样。党给人民力无穷,众志成城心向党。”这从侧面体现党和国家(     
A.对经济客观规律的尊重B.根据“八字”方针调整工业
C.对三线建设的殷切期望D.致力于实现东西部平衡发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发展中国家在取得民族独立后,开始全面启动现代化,其现代化模式具有五个特点:

特点含义
传导型现代化在外部刺激下进行的现代化
赶超型现代化充分了解现代化国家的先进与发达,意识到自身的落后,急于实现现代化
外部环境复杂发达国家已经确立了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主导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加强
工业化为先导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全面的社会变革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选择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一个或两个特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3-24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