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时代风貌与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1)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二   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 斗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奋斗通过①红船精神、②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③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及④西柏坡精神等革命传统精神凸显出来。在新中国成立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通过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及“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精神彰显出来。

——摘自迟成勇《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内在品质》


(2)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具体史事,从材料中标示的①②③④任选一种精神,说说你对此革命精神内涵的理解。

材料三

河南林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经过多年苦战,开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

1965年实现了总干渠的通水。劳模张买江说:到现在石璧上还保留着当年的豪言壮语“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苦战有头,苦熬无头”。(《新中国70年》)

《王进喜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3)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建设者表现出来的时代风尚。结合所学,举例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材料四

2020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比2015年增长10256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2%。知识产权产出居世界前列,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一些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若干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2020年我国发明专利一共授权53.9万件,同比增长17.1%。其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在过去五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由2016年的0.24万件增长至2020年的1.44万件,年均增长达57.1%。2020年提交申请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企业数量达到5600余家,超过上年数量的2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和《辉煌70年》等



(4)依据材料,提炼一个合适的主题。结合所学,分析材料反映的建设成就取得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20世纪50到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3-30更新 | 13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9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后作业2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9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正式对外公布。其中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45项,见表。

历史时期

具体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______、抗战精神、红岩精神、_______、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________、________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精神_______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_______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脱贫攻坚精神______、“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_

A.“两弹一星”精神
B.特区精神
C.抗疫精神
D.西柏坡精神
E.抗美援朝精神
F.丝路精神
G.载人航天精神
H.延安精神
(1)请将上述伟大精神填写到相对应的表格里(填写字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________________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_______________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的高于一切……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021日)


(2)长征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也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请结合长征期间的相关史实对两种内涵加以解读。
2023-12-2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中国现代史(期末真题精选 · 材料分析题60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程

阶段概况
1949——1978年这一阶段强调有计划、有组织、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给与研究体系,逐渐形成中央计划管理的科技体制,但对基础研究的带动力度不够大。
1978——1985年1978年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78——198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是对计划经济制度下科技体系的恢复与重建,无法满足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
1985——1995年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标志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全面启动。主要策略是引进市场和竞争机制,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1995——2006年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
2006——2012年2006 年党中央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专利法》,突出市场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国家创新体系初具规模。
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2年,改革目标演变至“建成更加完备的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转变科技管理定位,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

       ——摘编自曹原、田中修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启示》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①可以指出科技体制在某一个阶段的特征,也可以指出某几个阶段演变的特征;②明确写出所选阶段;③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5-2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三模(保温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敏,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0年底,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在倡导和推动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于敏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使我国核武器技术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于敏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及设计,领导工作组废寝忘食地计算,从一张白纸开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于敏隐姓埋名,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工作中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82年于敏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812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选自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于敏20世纪60年代投身核武器研究工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敏先进事迹中所体现时代精神品质。
2023-04-2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雷锋的一生不长,但雷锋精神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是我们民族的脊梁。2021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被纳入其中。

下表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雷锋事迹一览表

版本篇目体裁主题
1963年版《做革命事业的螺丝钉》日记叙述了雷锋甘愿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做一颗螺丝钉,忠诚党的革命事业。
《雷锋在工地上》记叙文叙述了雷锋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做好事不留名。
1982年版《过桥》记叙文叙述了雷锋小时候上学路上,背小同学过桥的故事
1992年版《雷锋日记二则》日记叙述雷锋对社会主义的忠诚和共产主义的信心,甘愿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甘愿无偿帮助同事和集体,甘愿做无名英雄的心路历程。
200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诗歌叙述了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背着年迈的大娘献爱心等事迹。

——摘编自蒋洁蕾的《教科书中雷锋形象嬗变的话语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学语文教材中雷锋形象演变的原因。
2022-05-04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7 . 2020年6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互致贺电,庆祝中菲建交45周年,双方回顾了建交后中菲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加强两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共同意愿。中菲建交的历史背景是
A.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B.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C.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8 .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华通讯社建社90周年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向重视宣传工作。随着中国工农红军的建立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急需冲破国民党的封锁,把党和红军的消息传播出去。同时,由于在反“围剿”斗争中缴获了国民党军的无线电台,为通讯社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红色中华通讯社(即新华社前身)应运而生。     

——《新华通讯社史》第1卷


(1)依据材料一,概述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的背景。

材料二   90年来,新华社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记录时代精神,传播中国声音



(2)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其中一张图片,谈谈你对新华社“反映人民心声”的理解。

材料三 《新华通讯社90年90篇精品选》以时间为脉络,收录了不同历史时期采写的新闻作品。以下是部分目录

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
《工农群众踊跃加入红军》《伟大的战士雷锋》《记者来信:实行“大包干” 农业大增产》
《狂欢之夜——延安市人民庆祝日寇投降举行火炬游行速写》《大庆精神大庆人》《“谷底”震荡——徐州市转变企业内部机制改革记》
《沸腾了的北平城——记人民解放军的北平入城式》《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
(3)任选其中一个历史时期,结合所学,阐释此时期所列作品入选的理由。
2022-01-14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北京专用)0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