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2月14日晚6时,中苏两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议》等文件。条约、协定的签订,宣告1945年旧的中苏条约的废除,苏联也将在1952年归还其在中国东北所取得的特权,并承诺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柳绩《从同盟互助到分裂对抗的中苏关系(1945-1960)》

材料二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材料三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接见外宾时的讲话(1984年5月)

(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方针?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2023-12-0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材料二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862年,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相继开设了英文、法文和俄文等馆,还增设了天文算学馆。接着,清政府又创办一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这一时期,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以及社会改革等内容,展现在国人面前。

——整理自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三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作为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在培养科学建设人才,使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的各项事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56年,国家制定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拉开了向科学进军的序幕。蒸蒸日上的建设热潮,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一大批在海外学习、工作的科学家为了报效祖国,放弃优裕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国。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得到革故鼎新的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四2023年2月,美国司法部国家安全局与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宣布联合成立“破坏性科技突击小组”,以阻止向“对手国家”非法转让敏感技术,对与中国高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的“美国人”进行执法,从而在超级计算和超大规模计算、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设备和材料、量子计算和生物科学等更大范围内进一步阻断美国科技人才与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合作。

——摘编自马萧萧《美国对华科技人才制裁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徐光启推崇《几何原本》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末清初时期相比,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有何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科技事业得到革故鼎新的进步与发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对华人才的制裁。
2023-11-2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的恢复是中国打破遏制、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一步。这表明,世界各国已经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已经进入了国际社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大大提高,在国际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为日后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奠定了政治基础。重返联合国后,中国一直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致力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联合国改革,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

——摘编自高秀清《在中国重返联合国历程中美日等国所实施的阻挠策略浅议》等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将坚定以维护核心利益为使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积极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大国协调和良性互动,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使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广,新朋友越来越多,老朋友越来越铁。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充分发挥了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高杨《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推广普通话是新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指示》,决定成立中央一级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为了提高群众学习的兴趣,各地还结合政治、生产和生活素材编写了一些教材与读物。如江苏新沂县群众编写了各种各样的普通话教材,还自发创办了拼音小报;昆山县编印了课本、拼音字母表、昆山话与普通话对照表,还创造出40余种教具。到1958年初,在方言复杂的福建大田县吴山乡学会听和讲普通话的已达77.7%。到1960年,昆山、新沂、沭阳等县已有几十万工农群众学会了普通话。

——摘编自崔明海《1956—1960年推广普通话运动在农村的开展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广普通话的背景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9-2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前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而且还直接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后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由此导致中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敌对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   在任何国际政治场景中,身份界定是确定两国关系性质的根本前提。只有在明确对方的身份之后,才能够确定双方关系的性质,中美经历了一段关系良好的时期,在共同应对苏联威胁中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合作。1997年,中美承诺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9年,李肇星大使发表《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演讲;2011年,确认将共同努力,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特朗普总统执政之后,美国的一个重要行为就是明确了中国的对手身份。在这样一种身份政治的背景下,美国将中国视为竞争性、挑战性的大国

——摘编自秦亚青《美国对华战略转变与中美关系走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大国关系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走向的认识。
2023-10-2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检(一)历史试题
6 . 探索与发展的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近代的屈辱,走向民族的复兴

(1)下列人民军队佩戴过的袖标出现的历史先后顺序是(     

   

A.1-2-3-4B.2-4-3-1C.2-3-1-4D.1-4-2-3
(2)请将下列歌曲与反映的时代匹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高潮《社会主义好》
巩固人民政权B.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祖国》。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D.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
(3)下列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的变革,请与历史事件匹配。

   

土地改革:______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______“大跃进”:______
(4)如图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______属于阶段二的外交成果,______属于阶段三的外交成果(填写序号)。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参加万隆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D中日建交
E参加日内瓦会议
F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结合所学,哪一历史事件是新旧民主革命的转折点?下图中,图2、图3、图4分别反应近代中国遭遇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6)上述图片反映出中国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结合上述所有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形象的理解。
2023-08-09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

美国

1957年10月,发射第一颗人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60年6月,通过了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计划,包括载人登月、火星和金星任务。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1965年3月18日,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在上升2号任务中进行世界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6年2月月球9号在月表首次完成软着陆。

1975年7月15日,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2年3月1日,金星13号着陆器成功着陆,并存活了127分钟。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主体发射升空。

1988年11月15日,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首飞成功。

1958年1月,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5月,阿波罗计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1962年8月27日,金星飞掠器飞掠金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探测器。       

1965年6月3日至7日,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太空行走。1966年5月30日-6月2日,勘测者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表面软着陆。       

1969年7月16日至24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行走。

1973年5月14日,最后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空实验室升空。       

1975年7月15日       ,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盟测试体。

1981年4月12日首次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     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我国航天发展历史回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与美苏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太空技术发展给你的启示。
2023-06-14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制造总局一开始便聘用美国人科而担任全局总管,洋匠七人担任各工厂的主管,他们是生产技术上的实际当家人。后来又聘用英国人担任全局工程事务顾问,各分厂厂长。洋匠当家的情况,直到1903年也仍然照旧。该局添用的机器设备,大部分向外国购买,从18671904年间,向外国购置机器的费用,共达规银2003645两。英国是该局机器设备和原材料的主要供应者,该局实际上成了英国阿姆斯脱朗军械厂的附属,在英国人心目中,也确实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该局的船厂和福州船政局的轮船技术逐步提高的过程中,李鸿章奏请停止造船,转而向外国大量购置轮船,经办官员从中收受大量回扣。

——摘编自黄逸峰、姜铎《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技术的经验教训》

材料二   19536月,我国政府与原苏联政府签订了海军订货协定(简称“六四协定”),通过“转让制造”方式引进了苏联军用舰艇制造技术,建造了一批当时来看较为先进的战斗舰艇,由此开启了我国船舶工业的现代化奠基发展之路。在“转让制造”这一过程中,我国对当时江南、沪东、求新、芜湖、武昌、广州等船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新建了船用高中速柴油机,仪器仪表,特辅机,水声设备,水中兵器等一批关键配套厂。在这批新建配套厂中,有6个属于苏联成套技术援助的156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造船技术方面,焊接普遍替代了传统的铆接工艺,船体分段和总段建造法取代了整船散装法,船舶工艺流程改进,机械化程度提高,造船周期缩短,造船质量有了保证。到1959年,116艘军用舰艇基本完工,其战斗性能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水平,连同其他军用船舶,10年内我国船舶工业共生产军船484艘(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办公厅政策研究室,1994)。这一时期,船舶科学研究所、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和造船学院等船舶科研设计机构和学校从无到有创建起来,在一些大学还设置了造船系科。苏联曾多次派专家前来指导、协助,我国也选派了近100名干部工人赴苏联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边干边学的办法,我国船舶技术管理干部和工人队伍也逐步壮大起来。

——摘编自胡文龙《中国船舶工业70年:历程、成就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强操控江南制造总局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强能操控该企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晚清相比,新中国船舶工业初创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认识。
2023-11-1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或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20世纪60、70年代三线建设的理解。
2023-11-09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60年代初,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春的价值   

人物简介
张秉贵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979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王进喜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在1960年大庆油田发现后,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王进喜被誉为油田铁人。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的低温提取青蒿抗癌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1972年成功提取青蒿素无色结晶体,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教百万人的生命。2015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雷锋这段话的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03更新 | 39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