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产物、新境界,必须结合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来深入理解。

材料

(一) 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1949—1978年)
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探索。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摸索,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探寻可行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视之为现代化起飞前的准备时期。
(二) 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 1978—2012年)
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
(三) 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 2012年—至今)
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摘编自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将1978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与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分界点的理由。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方面实行的重大举措。
(3)综上,你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024-01-1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第十一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9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30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38月第5次印刷

材料二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外历史纲要(上)》20228月第4次印刷

(1)依据材料一,划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时期。(要求:历史时期名称明确,反映阶段特征:标出各时期起止时间)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两个版次的教科书在表述上其中的一个变化并分析变化的逻辑。
2024-0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高一上·天津·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个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3242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困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有哪些?
2023-12-14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下图是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它突出反映了中国(     

A.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效实施B.国内各区域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C.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持续推进D.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得到落实
2023-12-02更新 | 1482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如表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同时期宪法修正案的修正情况(部分)。这反映出(     
时间修正情况
1988年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3年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A.立法工作回应民生关切B.所有制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
C.法治建设适应改革需求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6 . 1983年, 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均产值比 1978 年增长了30. 6%, 平均年增长 5. 5%, 大大高于1978 年以前平均增长 1. 29%的速度。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7 . 下表是1978—1982年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1978年

1980年

1982年

年人均纯收入(元)

133.6

191.3

270.1

A.经济特区广泛建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沿海港口城市开放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8 .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这些思想理论都(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B.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
C.为反帝反封建提供理论武器D.指导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9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也有失败的教训。苏联解体后,中国成功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国在不同时期粮食作物耕作面积、粮食作物产量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苏联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俄国在1913-1921年、1923一1925年农业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是非常令人失望。苏联农场用多出50%的土地耕种,用多出10倍的人力劳动,但其产量却只有美国农场产量的四分之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

——《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工业经济状况的原因。

材料四

会议主题报告内容选摘
中共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中共十五大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2023-07-1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近代中国备受列强侵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从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来看,这一变化主要说明(     
A.综合国力是和平的重要保障B.时代已经发生变化
C.西方国家已转移了侵略目标D.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023-07-13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