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9 道试题
1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进展……在毛泽东生前,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进展,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同时,我们还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拉开了整个中国改革的序幕。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第四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第五阶段: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摘编自白永秀《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

材料三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等整理的“新时代十年”大事件(部分)

时间进程
2012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3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2022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在“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过程。
(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材料三概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2024-02-0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82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中的主要经济形式,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据此可知这部宪法(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D.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024-02-0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我国选择了苏联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在极度贫困条件下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高积累政策保证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效益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倒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一开始是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弊病的纠正。这种纠正是由于受到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和诱导:一是开眼看世界感到落后的压力;二是人民生活贫困的压力;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的经验教训;四是整个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和国际形势的重新认识。

——武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史分析》,《近代史研究》2023年第1期

材料二: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体制、工业结构特点。结合所学,扼要指出1978年底中国为顺应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做出的历史性决策及之后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扼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领导核心和新的理论保障。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2024-02-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024-02-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向中央提交报告:“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设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等业。”“既要维护我国的主权,执行中国的法律、法令,遵守我国的外汇管理和海关制度,又要在经济上实行开放政策。”由此,中央(     
A.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B.批准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2024-02-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合融化中国社会已有的各种传统、各种思想形成的,并且还会继续不断地包容吸收各种传统和思想。”上述观点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A.开放性B.科学性C.整体性D.人民性
2024-01-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对建国32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科学分析和正确总结,实事求是评价建国以来重大历史事件,分清功过是非的重要文件是梅开三座(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024-01-3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邓小平于1992年初,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即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下列项中,属于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9 . 近代以来,“新”“旧”缠绕互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思想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新局面。从一九一八年起,《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发表文章,把书面语言和口语统一起来,接着出版的《每周评论》、《新潮》、《晨报副刊》等都采用白话文。同时《新青年》高举反封建大旗,在新闻和出版界得到广泛响应,一时形成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新闻出版阵线。……那时,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本《娜拉》引起广泛关注,女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有人称赞它表现了“女性的自觉”。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

材料三   197812月)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述当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局面”,并结合所学,指出“新局面”所反映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文中“全会”的名称。结合所学,选择改革或开放任一角度,阐述“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如何实践的。(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2024-01-30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梳理、发掘历史的发展逻辑,能够为人们思考未来走向提供历史经验的支持。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会议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材料三   中国革命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两个纲领,这使我们的路径选择有了很大的理论空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还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但它的趋势是确定的,就是超越传统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实行共产党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和市场作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全面的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强制工业化,与之相适应……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处会议名称。选取其中一次会议,简要指出其召开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结合所学,列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括的重大战略思想名称。
(3)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最低纲领”的时间。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运用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史实,多角度说明中国是如何“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2024-01-3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