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9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80-200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示意图。关于图中两个峰值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两个峰值的形成都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B.第一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第二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两个峰值的形成说明中国已经完成经济体制改革
2024-01-30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总结党在建国以来三十二年的经验,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该文件是(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 . 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中国恢复了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席位,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不断获得成功。从1979年到1989年,中国向日本政府贷得8000多亿日元。这表明我国(     
A.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B.采取不同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
C.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2024-01-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下表,这种变化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1980年和2000年农民各项支出占比表
年份吃、穿、住(生存型消费)发展享受型消费
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家庭设备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
1980年87,98%12.02%
2000年70,35%29.65%
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C.全面小康社会已经建成D.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5 . 1985年邓小平会见外宾时提到:“经济特区还是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总之,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下列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A.大连B.海南C.厦门D.天津
2024-01-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79年6月初,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向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汇报工作时,引用了当地农民的歌谣:“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反映的制度(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C.开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D.体现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2024-01-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遣的“遣唐使”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

材料二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变。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材料三   如果说在初创的市场经济阶段,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管理者的“个人魅力”起了相当大作用的话,那么,随着深度市场化和自主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则要求经济管理由过去比较注重政策优惠和“个人魅力”逐步提升为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总之,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和法制化作为改革的战略取向,中国经济体制才能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才有可能成为当代世界最具竞争力的体制之一。

——整理自【美】尼古拉斯R拉迪《中国未完成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密切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明清之际中国文化“转型”的原因,并写出黄宗羲“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在市场经济初创阶段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90年代我国为推进“深度市场化”所做的努力。
2024-01-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材料二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以上均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出的努力。(试举三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2023-12-2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慈溪赫威斯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高一上·天津·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个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3242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材料三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困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1957年、1984年和1993年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有哪些?
2023-12-14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淳安县汾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2023-09-09更新 | 288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中2023年7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