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4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6(16+3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2 . 下列表格所列出的改革及其取得的成就,你认为能取得改革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改革

成就

商鞅变法

为秦国后来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

加快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A.推动生产力发展B.顺应时代潮流
C.推动民族的交融D.促进社会进步
2023-01-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下列表格反映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和成就,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1980

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

1984年起

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城市

2000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1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截止2018年底

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A.对外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招
B.形成多战略、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C.对外开放使我国日益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D.对外开放的步骤是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公元前6世纪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

公元前4世纪晚期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公元前221

秦朝建立

公元前1世纪末

罗马帝国建立

8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建立

1640年、168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通过《权利法案》

1787

美国制定宪法

18611865

美国内战

1933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推行新政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

苏联入侵阿富汗

1991

苏联解体

根据以上表格,从中任选部分或全部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有史实依据,结论合理。
2023-07-0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6 . 下表为不同时期对“改革开放"概念的表述。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到“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确立了“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
1984年2月邓小平视察厦门时指出“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很重要”
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A.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决心B.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C.改变党的工作重心的努力D.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尝试
7 . 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初城乡商品流通和价格体制改革的相关信息表。这些举措(     
1982年6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
1983年2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农村商业流通体制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1984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报告》
A.扭转了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差距B.拉开了城市体制改革的序幕
C.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大转移D.促进了农村消费结构的调整
2023-12-16更新 | 132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1976年7月至1978年6月中国外交的总出访次数。这一时期中国的出访(     
年份总出访次数
1976年7月至1977年6月331
1977年7月至1978年6月576
A.促成革命外交向经济外交的转变B.为中国对外开放创造一定的条件
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体现中国开展多边外交的积极性
2022-12-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1978~2018年社会流行语的演变概况,这一演变历程反映了
时间媒介社会流行语
1978-1993官方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万元户、一国两制、女排精神、包产到户
1994-1998媒体市场化发展炒股、抗洪精神、下岗再就业、一国两制
1999-2018QQ、微信、抖音等自媒体涌现网红、反腐、电商、工匠精神、女排精神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坚守与创新
C.大众传媒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举办了17次规模宏大的阅兵仪式,基本情况如下表。

阶段阅兵仪式的具体情况阅兵的时代背景
起步期19491959年期间的11次国庆阅兵这一阶段的阅兵处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环境,高频度成为这一阶段阅兵最显著的特征。
丰富期1984年、1999年和20093次国庆阅兵这一阶段的阅兵处于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这一阶段的阅兵目的在于集中展现改革开放的成就,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激发民众爱国情怀。
拓展期20159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2017730日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这一阶段的阅兵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过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长期努力,“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阅读材料,从新中国70年阅兵仪式的历史演进中提取有关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层次清楚,体现史论结合)
2021-04-2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宣城、池州三市2020-2021学年高一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