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建国初期,为了保持地方与中央的随时联系,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各省市自治区派驻北京的办事处,简称驻京办。到1992年之前驻京办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钱要人。这说明
A.国民经济发展迅速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经济所有制发生重大改变D.国家优先发展地方经济
2022-03-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西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1世纪初,诸多学者在(百家讲坛)畅谈中国传统文化,一批网络作者创作了《明朝那些事以曾国藩家书)等通俗历史文本。他们把正史用通俗化娱乐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甚至用现代社会的思维模式去解读古代历史。这种现象
A.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B.体现了历史叙事的多元
C.反映专业史学的自我革新D.标志着大众文化的兴起
2022-01-0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专家联测卷(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81年3月,邓小平指出,“建国头七年的成绩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当然缺点也有。从工作来看,有时候在有的问题上是急了一些。”这表明当时中央
A.开始抛弃阶级斗争思维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重新恢复“双百”方针D.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土地政策简表(部分)

时期相关政策内容概述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双减双交”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保护富农,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合作化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公社化把农业合作社转化成为既有农业又有工业的基层单位—公社
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承包国家或集体土地,缴纳一定税额,自负盈亏
二十一世纪初以来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农村家庭保留土地承办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其中至少一个历史时期的士地政策展开,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明确指出历史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6 . 《激荡三十年》中记述了安徽芜湖的年广九创立“傻子瓜子”,靠诚信和质量闯出片天地,被当地人称为“瓜子大王”。1983年底,有人把他雇用工人称为“资本家复辟引起全国关注。这一现象可反映出
A.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B.旧有观念阻碍改革局而亟待打破
C.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尚未普遍展开D.对外开放引进技术积极作用凸显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地摊经济一般没有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摆摊地点往往选择在交通主干道两侧、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或者大型社区的门口,居民可以就近购买生活用品。

国务院《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规定,“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场所和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常生活用品,或者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现阶段,我国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地摊经济发展迅速。针对地摊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多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地摊市场等措施,促进地摊经济有序发展。目前有地摊5万多个,直接从业人员近10万人。业务涉及废品回收、果蔬售卖、拉车载客载物、手机贴膜、小商品售卖、食品售卖、修鞋修伞等维修服务。“地摊经济”火了!城市的烟火气也回来了!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地摊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1-09-2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01914年是美国汽车产业的兴起阶段。从1870年到1910年间,美国人均收入增长到了600美元,比英国还多出100美元。1895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制造汽油引擎的汽车工厂。1913年,企业家福特利用泰罗制管理,将流水线上的分工专业化到最细微的地步,首先用于装配T型车,使其产量大增,走入千家万户。汽车便捷的运输方式的兴起,加快了企业在城市周围扩建工厂的步伐,大量物力、人力齐聚郊区。农村被公路两旁的乡村城镇所取代。同时,“当越来越多的人以汽车旅行代替传统家庭的客厅聊天方式时,家庭便进入了危机”。

——摘编自【美】本.巴鲁克,塞利格曼《美国企业史》

材料二   19491965年是新中国汽车产业的兴起阶段。1953年,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之下,新中国第一家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一汽”诞生。1956年,解放牌汽车成功下线,为我国在国防与国家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58年,一汽又研制出红旗高级轿车,其改进型成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乘坐用车。同年,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成跃进汽车,成为当时轻型载货汽车的主力车型,整个初创阶段,国家共投资11亿元。1966年至2001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成长期。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丰田、福特、奔驰等企业纷纷与.国内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不少民营企业进入汽车市场。自2009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已连续十年排名全球第一。

——摘编自帅石金《汽车文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国汽车产业兴起的历史条件,并简析汽车产业的兴起对美国社会变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与美国相比,概括新中国汽车产业兴起阶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经济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计 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这一认识旨在
A.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B.打破两个凡是的思想
C.支持邓小平南方讲话D.服务于经济体制改革
2021-08-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84年,邓小平说:“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他是不行的。“在此,邓小平强调
A.中国农村发展方针的务实性B.构建城乡关系的必要性
C.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D.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