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以某项专业的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城镇地区出现了以个人及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的“个体户”。这一现象的出现(     
A.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顺应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C.缓和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均的矛盾D.说明城乡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2023-04-21更新 | 778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9年来,中国发表了很多国际法方面的学术论文。如表是中国期刊网检索系统统计的1979年﹣2011年中国以“国际法”为关键词的全部期刊论文。2001年以来论文数量的猛增反映出中国
1979年到2000年871篇
2001年到2011年2573篇
A.把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优先目标
B.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对外开放
C.开始意识到国际法的极端重要性
D.加入世贸组织推动了国际法研究
3 . 1980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实行基本建设拨款改贷款的报告》规定,从1981年起,凡具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简称“拨改贷”。1985年起所有预算内基建投资全部实行拨改贷。“拨改贷”的实施
A.扩大了地方权限B.活跃了市场经济
C.明确了经济责任和利益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2022-01-01更新 | 46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草地、滩涂以及荒山等的使用,必须服从集体的统一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私自占有;集体划分给社员长期使用的自留地、自留山以及宅基地,所有权仍属集体。上述材料表明
A.党中央和政府高度关注农业的发展B.土地集体所有是农村改革的基础
C.集体划给社员的土地不得随意开发D.农民按照集体统一规划进行生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源自一部史学著作“第十三章”内容的章节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该章内容阐述的主题是
第十三章……
第一节经济指导思想的历史性转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
二、三中全会后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和经济调整
一、新“八字方针”的提出
二、国民经济的初步调整
三、调整中的争论和阻力
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
五、调整的特点和成就

A.开始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调整B.改变经济管理体制的新思维
C.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1-12-12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中学(新泰一中老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初期,以稳定就业为目标,从分散管理逐步迈上集中调配的轨道,通过采取“包下来”的政策,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的就业问题,实施失业救济政策,对私营企业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妥善安置工人的就业问题。从1953年开始,中央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着手调整我国劳动用工管理政策。1956年,我国确立了使全体劳动者实现“全面就业”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制定了“统包统配”的就业政策,并呈现鲜明的计划性特点。“大跃进”运动造成“劳动力不足与充分就业”的假象,农业生产和城市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给城乡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党和政府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提出要改革传统就业体制,并制定了“三结合”、“劳动合同制”、“再就业工程”等保障就业政策,1983年,劳动人事部发布了《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等文件,使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赢得空前的发展,社会就业安置能力大幅提高。19951月劳动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通知》,我国就业政策体现出统筹性、多元化、市场化的特征。


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就业政策进行阶段划分并加以说明。
7 . 截至2013年,中国直属海关共有42个,隶属海关337个,各直属海关派出办事处等机构共有149个。下表内容为改革开放后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空间变动状况。
时间变动状况
1979年至1991年以沿海各关隶属海关的增长为主,沿边、沿江及内陆直属海关增设较少。
1992年至
2001年入世前
仍以沿海直属海关增长最快,沿边和内陆直属海关也进步显著,但中西部的一些省份如贵州、甘肃、青海、宁夏等无任何变化。
2001年入世后至2012年沿边各直属海关的隶属海关增设数量不多,沿海各直属海关增设的隶属海关数量少于沿江和内陆直属海关。

这说明
A.海关机构呈现跳跃式突进发展B.海关布局从沿海到内陆逐次传导
C.国际形势对海关布局影响不大D.对外开放进程深刻影响海关增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是我国从“二五”计划开始到1990年两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单位:%)比较表。

注:计划经济时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用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代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是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减得到。数据来源见国家统计局(1999、2010)。出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调整B.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确立
C.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9 . 1983年底,全国80%的社员参加农村供销合作社,吸收农民直接参与供销社的管理。到1984年底,全国已有62000多名农民当选为供销社正、副主任。供销社恢复农民在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联营。出现这一现象得益于
A.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行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C.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共和国的光辉历史上,各条战线涌现出劳动模范人物。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始终走在社会主义建设最前列,以忘我的献身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劳动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拼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行业分布代表人物
50年代50年代的劳模群体由工农兵三部分构成,工人模范的比重逐渐加大,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劳模群体中的中流砥柱。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等。
80年代和90年代企业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劳模数量日益增多,各类人才纷纷加入劳模队伍。数学家陈景润、核物理学家于敏和企业家滕增寿等。
21世纪以来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多,进城务工人员以及民营企业家出现在劳模名单中。民营企业家吴金焕、农民工任晓云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与劳模”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