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历史转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段对外贸易情况
1949—1952年国家颁布一系列对外贸易法令和法规,把全国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置于国家集中领导、统一管理之下。同时,积极发展与苏联、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大量进口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所必需的物资与抗美援朝物资,出口农副土特产品及原料产品。
1953—1957年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指出:“生产是贸易的基础,贸易为生产服务,要有计划地扩大对外贸易,有计划地组织出口商品的生产。”为此,我国分别从苏联、东欧国家进口156项和68项重点建设工程所需技术设备。
1958—1965年进口物资中粮食等生活资料比重大幅度增加,生产资料比重下降。对外贸易额从急剧增加到大幅度下降后转为逐步回升。     
1966—1978年我国的对外贸易从停滞下降到回升,并创建国以来的历史新高。
1978—1992年调整外贸管理机构,实行外贸代理制和出口承包责任制。扩大外贸经营权,建立对外贸易企业自负盈亏制度,减少国家对出口商品的管控。
1992—2001年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逐步取消进口配额和许可证限制,完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
2001—2007年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降低关税,对货物贸易法、对外贸易法、知识产权法、外资法等法律进行调整。
解读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4-01-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普通高中毕业班冲刺训练(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人民日报》“五一”社论标题(部分)

时间标题
1952年纪念“五一 ”劳动节,为世界持久和平而奋斗
1954年庆祝“五一”,争取全面完成国家的计划
1955年用我们的英勇劳动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1960年力争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一半——庆祝“五一”劳动节
1963年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庆祝“五一”劳动节
1984年工人阶级要站在改革的前列
1993年依靠主力军,更上一层楼——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2008年为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2013年用劳动创造托起中国梦

——摘编自焦平亚《节日动员的话语解读》


整体把握上表信息(两条以上),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论题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6-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是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大多也有成功。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以招。

——以上材料均来自于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4 . 邓小平曾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所以,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一篇文章”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这场争论”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这场争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
D.“这场争论”重新确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发言中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主题发言二:世界伟人邓小平发言中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 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提示:下文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③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④关于新时期外交,                                                                         
(1)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2)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写出主题发言稿的要点。
(3)由①②③④得出的结论:
2016-11-2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7-05-04更新 | 811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广雅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培优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