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历史转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63计划——高新技术发展的摇篮

1983323日夜,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电视演说,试图通过这一计划,促进国防科技发展,带动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以确保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抢占21世纪战略制高点。这个计划一出笼,立即在世界掀起了狂涛巨澜。

上书邓小平敬爱的小平、耀邦同志

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察阅裁夺。

我们四人的现任职务分别是

王淦昌   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陈芳允   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专职委员

杨嘉墀   航天部空间技术院科技委副主任

王大珩   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王大珩敬上

一九八六年三月三日

邓小平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请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一九八六年三月五日计划出台

1986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并正式作出决定:拨款100个亿。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科技发展计划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和新中国科技史上还是第一次。

——据张神根、张倔《细节中的新中国史》整理

围绕863计划出台始末,运用所学知识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其相关的事件展开,解说全面,逻辑清晰)
2024-01-2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透视:科学的春天

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家委托的大型壁画创作工程。它开启了中国公共艺术的新篇章,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1979年,在艺术创作与制作负责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仃院长领导下,艺术家及工艺美术工作者与实习生通力合作,完成了机场候机楼二楼的东西餐厅和贵宾室的壁画创作和安装工程。其中磁州窑陶板刻线喷釉拼镶壁画《科学的春天》,由1080块24×24cm陶板组成,用象征与装饰的手法描绘人物与符号,展现人们对科学、艺术、爱情等美好事物的向往。富有磁州窑特色的金黄色透明釉在陶板刻出的凹面形成自然流动、呈现深浅变化。最终,将装饰造型的现代趣味与陶板工艺材料的质朴美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科学的春天》(1979年)

——摘编自陈池瑜《首都机场壁画的艺术成就与历史意义》

结合首都机场壁画的创作背景,对《科学的春天》这一作品进行合理的解读。
2024-05-1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并说明其对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6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想到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依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解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 . 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中国共产党在党章中多次修订有关基层组织的内容。

会议

党章中关于基层组织的部分内容

中共一大

1921年)

七、有五名党员的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

中共四大

1925年)

第五条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其附近,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支部人数过多时,得斟酌情形分为若干小组

中共六大

1928年)

第十八条支部任务:支部为使与工农联系起来的组织

中共七大

1945年)

第四十九条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支部

第五十二条支部必须使人民群众与党密切结合起来

中共八大

1956年)

第五十二条……支部的任务是:……(五)领导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六)领导群众发扬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劳动纪律,保证完成生产计划

中共十四大

1992年)

第三十二条……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要求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①

中共二十大

2022年)

第三十三条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注:①由于其他企业,如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企业集团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中共十四大未写入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党章修订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党章中关于党的基层组织规定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是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大多也有成功。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以招。

——以上材料均来自于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 . 邓小平曾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光明日报》登了一篇文章,一下子引起那么大的反应,说是“砍旗',这倒进一步引起我的兴趣和注意……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实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所以,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一篇文章”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这场争论”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这场争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
D.“这场争论”重新确定了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7-05-04更新 | 811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