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劳动者数量在大量减少,更多的人开始向上流动,这为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社会中间阶层不但在收入上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上水平,而且大多接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好的社会声望。据此可知(     
①社会流动是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
②公正合理的社会流动推动了社会良性发展
③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④社会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结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如表所示为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我国对外活动系列事件。这些活动表明我国(     
时间事件
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首脑在上海举行会晤,正式形成“上海五国”机制。
2000年9月在中国倡议下,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中、美、俄、英、法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联合国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
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与周边国家联系紧密
C.外交手段更加强硬D.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一战略实施者普遍将进行统一战争的准备作为一个综合复杂的体系来对待。秦国坚持贯彻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滋殖人口,开辟土地,发展水利,增加收入。西晋发动灭吴之役前夕,宣布东吴政权“荒淫凶逆,荆扬贤愚莫不嗟怨”。隋文帝委任高颎为准备发动灭陈战争物色人才,其推荐的杨素、贺若弼、韩擒虎骁勇善战,指挥若定,“甚为敌人所惮”。北宋采纳樊若水预制浮梁(浮桥)之策,为日后击灭南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明太祖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建言以及刘基、李善长等人的谋议,顺利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清代康熙采纳姚启圣、施琅等人正确建议,从郑氏父子手中收复台湾。

——摘编自黄朴民《中国古代国家统一战略的决策及其实施》

材料二   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大业追求的历史演进

时期统一大业追求
1921-1949年中共逐步从以“民族自决”为核心理念的“联邦制”,至实现以“民族区域自治”为基本原则的“单一制”之国家统一理念、战略和政策的历史性嬗变。
1949-1978年对“港澳问题”坚持“暂时维持现状不变”,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为“八字方针”;对“台湾问题”上,坚持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谈判解决——当然也绝不排除用武力的方式来实现“解放”。
1978-2012年针对港澳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和方针政策,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实现了港澳回归,并逐步破解了台湾海峡两岸长期武装对立和完全隔绝的僵局。

——摘编自齐鹏飞《中共百年全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代进行统一战争的各方面准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国家统一进程中的特点,并说明这一进程中的历史经验。
2024-04-11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扣题(一)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根据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平等发展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绘制的1990~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1/10万)示意图。这表明我国
A.民众健康意识增强B.对外开放纵深发展
C.医疗水平世界领先D.秉持人民至上理念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作为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从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1830年进口棉花价值14亿英镑,1840年仅445亿英镑,而随着英国对出口机器禁令的解除和允许技工出国(1824年)、取消机器出口税(1843年),加上19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兴起了铁路热,英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变成机器、军火与铁路设备,这些产品的内需和出口带动了机械、冶金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北美新英格兰、法国北部等地的机器纺织业从19世纪30年代已经兴起,并以廉价劳动力同英国纺织品竞争。上述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必然使资本从棉纺织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高、外国尚无力与英国竞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冶金、造船)流动。资料显示,1830年前,英国私人投资集中在棉、毛纺织工业和运河、道路建筑;1830年以后对运河投资显著减少,而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

——摘编自张跃发《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产业结构的两次转换》

材料二

   

——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材料三   中国已经完成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变,步入了服务型经济社会。从产业政策演变可以看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点任务逐渐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手段逐渐由政府管控转向市场主导,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阶段由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惠宁、刘鑫鑫《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19世纪30年代英国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呈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2023-07-16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全国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快速增长。然而,由于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加上对日教育的政造着重于政治及教学内容方面,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不够。教育脱离生产劳动的弊端很快暴露出来,大批学生不愿意从事生产劳动。19508月召开的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1954年,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的批语指出,“中小学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应该从事工农业及其他生产芳动,这是一种正常现象”。继而,中共中央宣传部、周恩来对中小学劳动教育都有过重要批示。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发布的部分关于劳动教育的文件。   

时间文件着眼点
1982《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培养劳动技术,促进就业
1986《“七五”期间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
发展规划要点的通知》
教育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1998《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实施劳动技能教育等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
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和改进德、智、体、美、劳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5《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强调要充分发挥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祁占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其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提出实行劳动教育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有何变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亟需进行工业化建设来改变落后的面貌,构建相对完整 的国民经济体系。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种种敌视和挑衅行为,尽快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燃眉之急。1953年,李富春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经验是非常不足的……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近代以来,列强的侵略在客观上促进了东北资源的开发和工业的发展,至1949年,东北工业已经初具规模。1950 年起,按照中苏双方协定的要求,苏联逐年派遣专家顾问来华援助。至1952年底,国家财政收入382.05亿元,支出366.56亿元,实现了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摘编自闫丽《“一五”计划时期东北重工业建设研究》

材料二   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破产,大量人 口还达不到温饱程度的国家,发展成了一个仅次于美国,并且具有强大市场活力和吸引力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力量显著提升,社会政治局势相对稳定,文化生产力凸显。中国实现了新的历史飞跃,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之林。

——摘编自李丽《中国改革开放 40年成就及基本经验研究》


(1)根据据材料一,分析实施“一五”计划的原因及布局东北、进行重工业建设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2023-01-0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如表为中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及其属性(部分)。据此可知,“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题是(     
指标2010年2015年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40.155.8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百分点)4347预期性
城镇化率(百分点)5051.5预期性
资源环境耕地保有率(亿亩)18.1818.18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百分点)20.3621.66约束性
科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百分点)89.793约束性
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百分点)1.82.2预期性
A.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显著缩小B.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C.轻重工业实现均衡协调发展D.加紧释放农村改革活力
9 .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受住了各种风险挑战,各项经济指标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下面属于我国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的有(     
A.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B.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2023-03-09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全球或地区热点问题,中国始终坚持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提出并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推动伊朗核问题、阿富汗问题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这体现出新时代中国(     
A.成为世界维和的重要力量B.坚定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C.外交布局实现了全面拓展D.侧重与亚洲国家进行合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