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宋光宇《台湾史》

材料二   台湾作为我国 东部海防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清代以来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防未予足够重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沙湾炮台;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法军进攻台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台湾光复。

——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材料三   台湾问题事关中 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台湾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台湾受到侵略的背景及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解决台湾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2022-01-19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与妇女解放

材料一   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提出的实现妇女权利的口号曾深刻影响了早期共产主义者。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力图恢复妇女传统家庭角色的“新生活运动”不同,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发挥妇女的作用,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获得了婚姻自主权和其他各种权利。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妇女担任着教师、护士、纺织工人、谍报人员、卡车司机等各种工作,许多人晋升为领导干部。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会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妇女作用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影响。
2021-05-21更新 | 26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5月供题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主题说是新中国成立30周年前后由中国共产党概括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具体表现为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判断:一是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可以争取和平;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两者相互促进。在中国综合国力跃升世界前列的情况下,和平发展观把中国视为世界和平的力量,强调中国不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发展。伙伴战略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之下中国处理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的外交大战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与俄罗斯、法国、美国、欧盟等各大政治力量确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目标,为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增添了大国政治内容。2006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将和谐世界理念提升为国家战略,向世界宣布中国主张构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编自郭树勇《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体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2024-06-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抢分卷(一)历史试题
4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神圣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岸关系源远流长,从夏代的“扬州之域”说、春秋战国的越人迁台说、秦代的“瀛洲”说、西汉的“东鲲”说、三国的“夷洲”说、隋代的“流求”说、唐代施肩吾居澎湖说来看,虽然还称不上是主权的确立,但确是一种“历史联系”,一种主权的发生,从而为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奠定了基础……

——摘自姚同发《台湾历史文化渊源》

材料二   政治方面,后藤新平两次进行总督府及地方行政改革,形成以民政部为核心的总督府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民政长官成为总督府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大权;建立“警察中心政治”,……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运动,肃清了治安。在经济方面,后藤新平主要实行土地调查,……确立以小租户为核心的近代土地制度,“改革”地租课以重税;实行鸦片、食盐及樟脑专卖,……还创设台湾银行,统一币值及度量衡,……把台湾逐渐纳入日本“南进侵略政策”的发展轨道中。在文化方面,……以培养拥有最低知识水平、忠实地为殖民统治者掠夺经济利益服务的劳动者为目的,对台湾人民实行愚民的同化政策。

——摘自倪霞《后藤新平在台殖民统治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因此,台湾问题原是不存在的,但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是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失败后逃至台湾,二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涉和插手,在其性质上属于中国内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使得台湾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饱受国际势力的干涉。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余年……

——摘自王梦《“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的旧称有哪些?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如何经略台湾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国际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
2024-04-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重要国际组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主要通过联合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断开放、积极进取、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利用联合国舞台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如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多边军控和裁军条约,不断扩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力和财政支持,并且主办世界妇女大会。中国通过与联合国的全面合作,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国际环境,而且不断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力量,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在联合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中国得以在国际社会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

——摘编自张贵洪《联合国是中国参与多边合作的重要舞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联合国全面合作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能够在联合国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 钢铁价格剧跌, 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三   “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行业显著提升,2011年重庆钢铁工业产值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 24%,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后装备水平跻身全国先进钢企行列。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肩负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农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这为重庆地区钢材消费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重视本地用钢需求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谈重庆钢铁工业发展趋势》(2012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停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意味着能够种植作物的地方变多,农民在垦殖(种植新作物)过程中,即使注意保持耕地肥力、降低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也会因为垦殖过程中破坏了植被对河流产生负面影响,在某地频繁出现洪灾且耕地肥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农民通常会选择到新的地方垦殖,由此开始了对新的地方的破坏,呈现出恶性循环状态,自然灾害的发生率随之持续上升。与小麦和水稻等传统作物相比,玉米、红薯和土豆等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能够有效降低出现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助推明清两个王朝(尤其是清王朝)人口总数的增加,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也提升了清王朝面临的人口压力。

——摘编自林妹含《美洲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认识越来越成熟,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多元包容成为当代中国对全球化的总体认识和战略选择的出发点。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不断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同时,也肩负起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并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反哺世界。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8.1%,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近两成,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十分可观。从国内发展到国际秩序维护,中国始终是全球化的正向推动力量。在一次次全球性危机中,中国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帮助世界经济走出困境。

——摘编自王辉耀、苗绿《从被动到反哺:中国的全球化之路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中国为例,简析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反哺者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024-01-08更新 | 98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大则国家富强。近代以来的几次科技革命,引发大国兴衰和世界格局调整。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率先建立了现代科学体制。专利制度保护和激励了技术发明者的热情。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促进了科学家的聚集、科学的进步和科学价值观的普及。最终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经济强国。但19世纪中叶后英国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经济领域逐渐呈现了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趋势。例如,电机、变压器、二极管等关键性技术发明起源于英国,却最终在德国和美国得到大发展,科技优势地位逐渐被美、德取代。美国高度重视科技发明,与德国共同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独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并长期保持全球科技和经济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的科技强国之路既有和英国相似的部分,也有其独特之处,如二战后军需主导的科技发展路径和政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大量优秀人才的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科技强国建设之路: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欧美国家的科技封锁和落后于人的现实,中央政府成立中国科学院,并系统地构建起了新的科技发展领导体制。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组织全国数百位专家制定《19561967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远景规划》的成功实施,取得一系列成果,满足了国家国防等战略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通过改革科技体制、建立创新体系,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技发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北斗卫星导航、量子通信、高铁技术、中国天眼等一系列科技发明,对科技事业、国防安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摘编自魏立帅《实施科技发展战略,走科技强国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英国成为“经济强国”及“在电气技术革命中错失良机”的原因,并指出美国科技发展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科技发展的作用。
2024-04-21更新 | 14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早期的中国人在打量欧美人时,套用了以往几千年中与亚洲各国往来的模式。中国人还搞混了西方各国的名称。如在阮元主持编写的广东地方志中记载,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是居住在斯里兰卡和马六甲之间的蛮夷,葡萄牙位于马六甲附近,英国即是荷兰或为后者的属国,法国人原为佛教徒,后改信基督教(当时中国人普遍认为基督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而法国即是葡萄牙云云。当魏源等杰出之士试图了解西方时,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西方著作的译本。时人对西方一无所知,当西方开始横行中国时,中国人才发现,多少年来对付外夷行之有效的那套办法突然失灵,丝毫不起作用。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面对复杂的局势,中国大力推动伙伴关系的构建,与世界各国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伙伴关系。伙伴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寻求共同利益,协商合作,结伴而不结盟,是在后冷战时期推动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创新,也助推了冷战后世界走向非对抗的新格局。中国提出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要义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目的在于推动构建一种有别于历史上大国争霸、称霸的新关系。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遵循的原则是协商共建,正如“一带一路”倡议,所遵循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所有参与方提供开放的大平台,旨在推动构建新型的发展合作关系与秩序;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旨在推动构建一种和谐共处、合作发展的新世界。面对大变局,人类需要以新的理念面向未来的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早期的中国人应对千年变局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千年变局与百年变局的差异性,简析中国在外交方面如何应对百年变局。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两次应对变局的启示。
2024-02-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许多城市妇女走出家庭,成为与农业相脱离的手工作坊主、雇工或女使。如(贾易)“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氏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九市馆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是宋朝城市妇女从事商业活动的真实写照。她们大多是沿街、上门叫卖的小商贩,或是开中小店铺的店主。城市中还有很多依靠文化与技艺谋生的妇女,《齐东野语》就记载了一位精艺绝妙的女医邢氏。宋朝时期的酒楼上已有一些受雇为酒客斟酒换汤的妇女,还有一种临时受雇的妇女,类似于现代的钟点工。

——摘编自郭宏荣《宋朝市民阶层妇女研究》

材料二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最佳方式并不是进工厂,而是做女佣。以晚清的广州为例,社会对女佣需求量很大,女佣则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她们受雇从事的家务劳动均是以往乡间家务劳动的自然延伸,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且广州地区妇女无缠足陋习,亦不忌讳抛头露面。这时的女佣,与之前的女佣已有本质区别,她们与东家建立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没有或者基本上不存在人身依附与从属关系,成为与女工一样的职业女性,有“广州梳佣”等专门称谓。|当地竹枝词写道:“梳佣光洁小环妖,短短衣装窄窄腰。娜步湛华园外过,花香人影共娇娆。”她们的装束较为时髦,其衣饰装扮甚至被一些大家闺秀仿效。

——摘编自夏坤《晚清广州女佣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与妇女的基本权益,纵深推进对不合理的婚丧嫁娶习俗、不平等的性别观念的整顿(整治),基层女性不仅摆脱了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限制,而且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发展可能性。

——摘编自彭杨扬《重视基层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后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晚清广州女佣与宋代职业女性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广州女佣群体兴起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女性职业选择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