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
2023-06-20更新 | 24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8世纪开始,外国资本家便开始在中国开设商行,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随着19 世纪40年代贸易专利权的取消和通商口岸的开辟,洋行成为对华贸易的主导,并发展出一些行业的巨头,如英国的怡和、宝顺等。这些大洋行不仅垄断着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而且还兼营金融业务,如掌控国际汇兑、提供进出口贸易的资金周转、承办中国政府的借款等。近代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复杂性,不仅包括英、美、德、日、法等多个国家的银行,其在华发展既有自身利益的诉求,也有服务母国政府的考量,既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因素等。

——摘编自魏鹏飞《近代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历程研究》

材料二   1991—2000年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增长表

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亿美元)42.955.375.8118191299379341317344.44
年增长率(%)28.937.155.761.956.526.8一10一78.7

*注∶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信用危机影响,跨国银行对跨国市场采取了较为谨慎的策略,纷纷收缩在华业务,导致1998年和1999年在华外资银行的总资产有所下降。

——摘编自刘燕《外资银行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动因、行为与环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外资银行在华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并谈谈你对其发展“复杂性”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变化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资银行在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11-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创新发展联盟2023届高三11月段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有海防而无海战”“晚清统治者特别是洋务人士看到了发展海军对于民族生存和维系统治的重要作用“主张购船买舰”发展海防,他们认为“只要‘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若与敌争逐于海洋之中”没有胜利的把握,因此“对外敌的海上入侵‘不必与敌战于海’”,海军作战方针应是“不争大洋冲突‘只专海口严防’”“无事扬威海上”,有警时收进海口“以守为战”,洋务人士强调海疆防务,宣称“战不如守”“而守即为战”“普遍缺乏运用海军去保卫中国领海”争取制海权的观念,“防口守岸”的消极防御思想一直是占支配地位的海军作战指导思想。

——摘编自《李文忠公全书》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军防御范围逐渐从近岸领域转移到利益攸关的近海领域,新时期我国统一“近海”概念为“我国的黄海、东海、南海、南沙群岛及台湾、冲绳岛链内外海域”以及太平洋北部的海域,随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越来越重“海上航运对中国经济有着非同以往的战略意义”赴远海为中国商船护航的能力以及在大洋上保护国家利益的能力成为我国海军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军伟业加速推进,短短10年间”人民海军主战舰艇数量“从十位数向百位数递增”我国海军多次执行亚丁湾护航、赴远海编队训练、对外友好访问等任务。人民海军已从“黄水”走向“蓝水”,从“浅蓝”走向“深蓝”,2022617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命名,“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母”,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

——摘编自周于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海军战略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海军发展不同于晚清之处。
2022-11-26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4 . 铁路建设

1979年至1983年,我国共新建铁路2.8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5'万公里。到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全国铁路全年客运总量从建国初期的1.03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35.7亿人次。1978年以后,铁路部门先后与外国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和政府代表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大大缩短了铁路现代化进程。中国铁路经历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制造、打造中国品牌等几个过程,形成了自主开发和制造的高铁品牌。2007年,第六次铁路大提速正式展开,动车组运行时速达200公里/小时以上,中国从此进入高速铁路时代。至今,中国高铁运营网络形成,高速动车、城际列车、普速客车、市域(郊)列车等层次多样、能力协同、适应需求的客运系列产品正在形成。20147月,中国海外承建的首条高铁——土耳其要卡拉至伊斯坦布尔的高铁通车,这是中资企业在境外组织承揽实施的第一个电气化高速铁路基建项目。20156月,俄罗斯首条高速铁路的规划设计合同在圣彼得堡正式签署,成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第一单。

——摘编自王强《中国铁路百年发展见证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中国铁路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023-04-29更新 | 31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落后就要挨打”是学习鸦片战争等历史时人们常用常见的一种观点,但其本身就存在争议,并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下呈现复杂多样的历史解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这种思想在欧美被发展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并被看作为帝国主义战争辩护的工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严复不满于斯宾塞、赫胥黎:“任天为治”的主张,在《天演论》中将之改为“以人持天,与天争胜”,借“优胜劣败”的生物演化规律,唤起国人“与天争胜”,救亡图存。

——摘编自陈伟《西方政治思想史(下册)》、沈福伟《中国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自陈金龙《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进化论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并阐述原因。
(2)综合上述,简述“中国式现代化”对你的启示。
6 . 对外援助是一种独特的外交方式,是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50年到1976年, 中国正式与受援国签订协议的援助款额为619亿人民币。约80%的金额都用来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罗马尼亚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对外援助在内容上主要由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援助、军事援助和现汇援助这四部分构成。新中国领导人将对外援助视为贯彻革命外交路线的手段。因此中国对外提供的援助不仅数额大、力度大,而且让渡性也很高。以贷款利息为例,1964年中国政府将全部贷款改为无息。

——摘编自蒋华杰《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8-1918)

材料二   198011 国务院指出对外援助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调整援外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被严格控制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1995年起,中国以优惠贷款作为新型援外方式,主要投向受援国的经济基础设施领域。在促进受援国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1世纪以来,对外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援外志愿者等也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援助领域已从经济基础设施领域扩展到社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工业、 农业等多个不同领域,受援国分布更加广泛。

——摘编自刘方平《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外援助研究》


(1)据材料分别概括两个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调整对外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雅典人非常重视发展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的体育教育,其目的是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身强力壮的武士,使他们成为有一定知识的上层统治分子、有文化教养的商人和有较强理论水平的政治家、雄辩家。他们在身体练习中,逐渐形成既强壮又匀称的优美体型,他们认为在世界的万事万物中,只有健美的人体才是最匀称、最和谐、最庄重、最完美的。所以,他们把人体的健美看作是美的最高标准,并在社会中形成了崇尚肢体美和追求健美的风俗。许多神的艺术形象也都是具有发达和匀称肌肉的健美人体,如太阳神阿波罗、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等都是按,照当时最理想的健美人体来塑造的。

——摘编自孙方旺《斯巴达与雅典体育的异同及启示》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校体育思想十分活跃,武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张之江建立中央国术馆,随后全国各地出现了国术馆,国术馆对当时武术的传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使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对体育运动赛事的关注。抗日战争时期,体育对于提供兵源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体育锻炼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这可以使人们在战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当时的金陵大学、燕京大学筝一些国内知名学校开始迁到云南以及四川,这些学校不仅在校内自行组织体育活动,也会在学校之间、区域之间举行体育比赛,这些体育比赛活动使得体育在社会之间的传播更为广泛。

——摘编自陈茂春、刘中强《晚清民国时期学校体育思想演变(18401949)探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始终走在中国对外交往的前沿,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促进体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世纪70年代初,著名的“乒乓外交”打破了冷战时期的外交僵局,书写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佳话。70年来,我国与18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体育友好关系,与100余个国家签署了双边体育合作协议,与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及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话语权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对外工作不断深化,体育成为“元首外交”的新亮点。国家主度习近平亲力亲为,通过体育助推国之交、民相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的开放自储、友善包容,用体育谱写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摘编自苟仲文《新中国体育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古代雅典体育教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体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体育外交日趋活跃的原因。
8 .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军队建设】

材料一   毛泽东有关人民军队建设的观点

时间出处观点
1929《古田会议决议》“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委要成为部队的“领导中枢”,各级党组织要“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
1937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八路军更有一种极其重要和极其显著的东西,就是它的政治工作”
1938《论持久战》“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日本技术虽优,但它终必失败……它的军心终必随着我们的打击而动摇,武器和兵员结合不稳”
1948致各中央局、野战军前委的电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号召在全党全军深入开展反对无组织无纪律、加强案中统一的斗争

——整理自叶纲《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与人民军队建设》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揭示了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谱写了中国军事斗争史上最为光辉的篇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对敌实行战术小包围、打小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成功挫败了美军。20世纪60年代以来,党领导、指挥人民解放军在新的斗争条件下,胜利进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以及一系列保卫领海、领空的自卫防御作战,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面对科技革命对军事革命驱动作用愈发凸显,无人作战、空天战略打击、新概念武器以及高效毁伤弹药不断运用的现实,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明确指出:“如果不把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搞清楚,那就‘只能是看西洋镜,不得要领’。”

——摘编自刘光明《百年大党军事理论创新的经验与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述毛泽东建军思想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军队成功续写“中国军事斗争史上最为光辉的篇章”的原因。
2022-10-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与世界许多地区有过程度不同的交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琐微,而波罗球(又名“马球”,一说起于波斯)之盛行唐代,太宗即与有力焉。

——引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材料二 明初政府规定:“贡船者,法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所不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所私也。”“隆庆(明朝第十二任皇帝穆宗的年号)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于时商引(许可证)俱海防官管给。”

——摘编自(明)邓忠《筹海重编》、(明)张燮《东西洋考》

材料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

——引自习近平《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1)阅读材料一,指出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的表现。结合所学,从唐太宗“固不囿于琐微”的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贡船者”与“海商者”所从事的贸易性质,概括明朝政府对这些贸易活动所持的政策。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贸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结合史实,各举一例说明。②概括“‘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的中国理念,说明中共十八大以来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的努力对中国国际地位的积极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十九世纪中期,英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被后起的美国、德国迅速超越。当时英国资本家把大量的资本投入到殖民地,建立工厂、开设银行、推销商品等,获取了巨额利润。英国资本家不再重视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当美国、德国大量利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依然使用旧机器设备。

——摘自《英国工业革命简史》

材料二   特高压输电技术是电力输送的超快高速公路。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了对特高压的专业研究,连续将特高压输电技术列入七五八五十五计划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最终在电压控制、外绝缘配置、电磁环境控制、成套设备研制等特高压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全面掌握了特高压整套技术。目前我国在特高压输电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世界,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标准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世界通用的行业标准,全球168个国家已经跟我国国家电网签订了该技术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专利使用权全部被我国控制。

——摘自《中国特高压技术发展纪实》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被后起的美国、德国迅速超越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意义。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022-01-08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