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科学研究的进步,是国家安全与福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同年,美国国防部将电子计算机转为民用后,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二战后,美国的科学与技术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致使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的周期不断缩短。美国政府于195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直接向高技术小企业提供贷款。按美国1954年税法规定,工业企业的科研开支可作为当年的生产开支,从企业的应税收入中扣除,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而提供的资金免缴所得税。美国每年支付的技术引进费用高达几百亿美元,欧洲、亚洲、美洲每年有大量的人才流向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推进产学研的合作。二战后,日本技术研发的大部队在企业,日本还建立了地方性开发机构“工业试验场”以及研究实验中心网,为没有建立技术开放机构的企业和小企业服务。多年来,日本国家研究开发总经费的67%优先用于企业的技术开发。1950~1979年的近30年中,日本引进技术31729项,其中在工业现代化期间共引进技术专利14497项,支付外汇25.8亿美元。1978年后,技术引进范围也从欧美扩展到东欧、亚、非等地区。

——摘编自舒辉《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措施与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国家建设以恢复战争创伤、奠定发展基础为主要目标。为此,新中国外交战略选择了“一边倒”,在国家间关系平等友好的基础上,获得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科技战略则选择模仿苏联,发展基础科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科技战略以研制军事“杀手锏”为主要任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侵犯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行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变为不结盟政策,韬光养晦:科技战略则提倡科教兴国,推动科技与各相关领域的密切结合,谋求国家的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战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科技战略则选择搭建科技创新体系,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摘编自崔佳瑛《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对外关系互动演进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日实施技术进步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中国科技战略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二战后中、美、日科技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要领域主要成就
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综合国力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班级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4 年8月,美国悍然轰炸越南北方,中国在进行援越抗美斗争的同时,加强战备,进行三线建设。总目标是要在西南、西北、中南纵深地区建立起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署的新建、扩建和续建大中型项目达300 多个,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森林建材、铁路交通、邮电、教育等各个方面。

——摘编自王桧林等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努力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的西部地区。到 2002年国家在西部地区开工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公路干线等36项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441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404 万亩,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生产布局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摘编自武力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材料三:2021 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里程碑。

——摘编自潘岳等主编《中华民族组词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纪之交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4 . 【近现代留法教育】

材料一 1915年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发起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以工作,俭以求学,增进劳动者的知识”为宗旨。介绍学生赴法、联系入厂、入校、发放维持费等一应由其负责。……旅欧同人还联合法国学者创建华法教育会组织大批学生赴法,1919年到1920年, 来自全国18省的20批青年1700多人先后赴法, 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蔡和森、向警予等都是其中的成员,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达到高潮。这场运动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出国留学的含义,无论在留学史上还是在政治史、革命史以及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的规模逐渐扩大,人才培养层次也稳步提升。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成为所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中心和决策核心。中国政府创办《人民日报》海外版和邓小平提名的《神舟学人》杂志,成为留学人员了解国内情况的重要渠道。2004年,两国元首发表《中法联合声明》,提到了教育文化方面开展新的合作。同年,中法相互承认高等教育法定的各种学历、学位和毕业文凭。2010年,两国签署《关于开展青年学生交流活动的意向声明》《中法高等教育合作机制框架协议》。

——摘编自刘天乔《中法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场运动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出国留学”的含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法留学事业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许多城市妇女走出家庭,成为与农业相脱离的手工作坊主、雇工或女使。如(贾易)“无为人,七岁而孤,母彭氏以纺绩自给,日与易十钱,使从学”。“九市馆街新筑成,青裙贩妇步盈盈”是宋朝城市妇女从事商业活动的真实写照。她们大多是沿街、上门叫卖的小商贩,或是开中小店铺的店主。城市中还有很多依靠文化与技艺谋生的妇女,《齐东野语》就记载了一位精艺绝妙的女医邢氏。宋朝时期的酒楼上已有一些受雇为酒客斟酒换汤的妇女,还有一种临时受雇的妇女,类似于现代的钟点工。

——摘编自郭宏荣《宋朝市民阶层妇女研究》

材料二   在清末及民国时期,农村妇女外出务工的最佳方式并不是进工厂,而是做女佣。以晚清的广州为例,社会对女佣需求量很大,女佣则主要来自周边农村。她们受雇从事的家务劳动均是以往乡间家务劳动的自然延伸,就业门槛相对较低。且广州地区妇女无缠足陋习,亦不忌讳抛头露面。这时的女佣,与之前的女佣已有本质区别,她们与东家建立的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没有或者基本上不存在人身依附与从属关系,成为与女工一样的职业女性,有“广州梳佣”等专门称谓。|当地竹枝词写道:“梳佣光洁小环妖,短短衣装窄窄腰。娜步湛华园外过,花香人影共娇娆。”她们的装束较为时髦,其衣饰装扮甚至被一些大家闺秀仿效。

——摘编自夏坤《晚清广州女佣研究》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三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两性的现实差异与妇女的基本权益,纵深推进对不合理的婚丧嫁娶习俗、不平等的性别观念的整顿(整治),基层女性不仅摆脱了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限制,而且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择和发展可能性。

——摘编自彭杨扬《重视基层女性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后所从事的职业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妇女走出家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晚清广州女佣与宋代职业女性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广州女佣群体兴起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女性职业选择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英国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需要扩大帝国版图,以满足工业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输出资本和转移社会矛盾。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兴起,使英国能以新的“自由贸易”的方式进行扩张。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一书中便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这一 理论后来为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许多社会学家大力推崇这种新的帝国观念,主张抛弃重商主     义、推广自由贸易,但认为殖民地是缓和社会矛盾的必然选择。1820年伦敦商业资产阶级向国会递交一份由著名经济学家图克起草的请愿书,呼吁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爱丁堡等城市也提出了类似请愿书。19世纪上半期,随着自由贸易改革运动的胜利,“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理     论被英国政治家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应用,自由贸易与殖民占领一起成为了英帝国扩张和管理的基本原则。19世纪中后期以来,纺织业虽然仍为英国的支柱工业,但其发展滞缓;而重工业产品的出口以猛烈的势头发展。二战后,英国、法国特别是美国在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平等的旗号下,推行新殖民主义,在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经济与文化扩张。这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经验。

——摘编自卢玲玲《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影响》

材料二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此后,截至2022年底,全国先后共设立了 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新态势。21个自贸试验区累计共有28个建设方案,总计推出了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在总体任务和目标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各自贸区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在改革试验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涉及国家   安全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等问题时,我国一直坚决守住安全底线,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据统   计,占全国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四的自贸区(港),2021年实现进出口额6.8万亿元,同比增长 29.5%,比全国高8.1个百分点,贡献了全国进出口额的17.3%。中国海关总署根据自由贸易试验   区的改革经验,从2017年开始就在全国海关普遍推行自贸区创造的“单一贸易窗口”的做法,并提出   全国各地海关都要压缩货物通关时间的1/3,而各自贸试验区通关效率平均提高约40%。我国对外 签署的自贸协定数量在过去十年由10个增长到19个,增长了近1倍。2014年,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   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了21个成员国达成《亚太经合组织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北京路线 图》。2016年,G20 杭州峰会推动达成《G20 全球投资指导原则》,为2017年世贸组织发起投资便利   化倡议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裴长洪《我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十周年:基本经验和提升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自由贸易帝国主义”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自由贸易区的背景,并谈谈我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本经验。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2024-05-03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政府发起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探察系列活动,领导这些探察的是宦官郑和,郑和的每一次航行都带着一支令人敬畏的船队,辅以庞大的武装军队,可以镇压探险队所到达的任何港口出现的抵抗。在前三次的航海中,郑和率领他的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和锡兰。第四次航行到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最南到达现在肯尼亚的马林迪。在整个旅行过程中,郑和随意把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作为礼物散发出去。在返航时,他从东道主那里得到大量的、非同寻常的礼品,包括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郑和及其同伴尊重他们所遇到的当地神灵和风俗习惯。郑和通常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七次探察在印度洋盆地确立了中国人的地位和声誉。在他第四次返航时,郑和带来了30个国家的使节,他们来到中国,对明朝宫廷表示了敬意。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为重要方向,呈现出陆、海、天、网全面推进的态势。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自2015年成立以来,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6个成员,成为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中国与共建国家在教育合作、文旅交流、媒体智库、民间交往等领域开展广泛地合作,与共建国家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不断加强,拉近了共建国家人民的距离,促进民心相通水乳交融,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

——摘编自蔡彤娟《“一带一路”十年成就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较于郑和下西洋,“一带一路”呈现出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这些区域交往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4-03-22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届高三3月测试历史试题
2024·山东泰安·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南模式,指的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表是改革开放后苏南模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概况。

时段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依托中心城市和市场调节机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后期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改革产权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城乡工业融合联动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企业干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
第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分别指出前三个阶段推动“苏南模式”发展的政策因素。
(2)请你补写第四阶段“苏南模式”的发展概况。
2024-03-12更新 | 387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明日报》19785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速演进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的是“东升西降”的大趋势,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依托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国家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的飞跃,更是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并实现了对世界的主导。但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10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初随着西进运动的开展,美国东部地区出现男性劳动力匮乏问题,于是女性成为工厂首选,尤其是年轻未婚女性构成了棉花产业劳动力。在19世纪20年代中期的新罕布什尔州多佛制造公司中,所有工人中有89%是女性。工厂支付的工资一般高于家庭生产和家政行业,对于渴望经济自由的女性产生巨大吸引力。纺织工厂中,男性占据着所有管理类的职位,以及作为熟练技工负责修理工作,女工则负责操作纺纱机和动力织布机。纺织女工的劳动力便宜得多,在固定的工资结构下,女性通常只能挣到男性工资的45%到50%。在马萨诸塞州的洛厄尔,女性劳动者于 1844 年组织了洛厄尔女劳工改革协会,为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短的工作日而奋斗。

—据(美)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等整理

材料二

—摘自《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2019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释 19 世纪美国纺织女工面临上述境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来中国妇女事业取得的成就。
2024-01-23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