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1 . 据统计,2022年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还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制,为拉美国家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货币选择。中国这一系列举措(     
A.利于推动中拉合作共赢良好局面B.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
C.表明了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决心D.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2 . 跳出“西方中心论”,是世界史学界重要的努力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代全球重组:1914年至今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混乱中的世界
二、焦虑的时代
三、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和政治认同
四、新的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
五、帝国的终结
六、没有国界的国界

——摘编自[美]本特利《新全球史》

20世纪的发展与变化
一、欧美强势的延续
二、两种制度的并存
三、两个阵营的对垒
四、现代化和全球化
五、多极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阅读两个目录,提取信息,选择20世纪以来的一个时段,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当前,中美建立了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高层交流持续进行。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对方作为优先合作伙伴。中欧之间形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中国坚持推行多边外交B.大国主导国际社会秩序
C.国际组织作用日益减弱D.合作共赢符合国际共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取代“一边倒”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向也向全方位转变。“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所需大量物资因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封锁”很难获得,急需寻找扩大对外贸易的渠道。此外,由于国内生产关系的变化,新兴国营进出口企业面临建立海外业务联系的新课题。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首届广交会成功创办,迅速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渠道。同时,也向世界表明新中国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

——摘编自孟红《追溯广交会二三事》等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面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的广东迈出较大的步子。谷牧回忆道: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根据本省邻近港澳、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对外经济交往历史悠久、祖居于粤的海外的华侨和华人为数众多等特点,对举办出口加工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论证,并在领导层中形成了一致意见。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中央召开的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并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治理显著滞后,贸易和投资规则碎片化突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峻挑战,全球面临新的重大抉择。在新的重大挑战、重大机遇、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作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重大决策,这距1957年首届广交会恰好整整一甲子。60年前,广交会是中国积极期待自身走进世界,让世界接受中国;60年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热情欢迎世界走进中国,让中国容纳世界。习近平主旨演讲中的“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等重要论述掷地有声,国际舆论纷纷探寻其中蕴含的中国机遇、中国作为、中国贡献。进博会作为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成为中国主动拥抱经济全球化、打造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生动诠释。

——摘编自刘建颖《多棱镜视角中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广交会创办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广东在对外开放中首先“迈出较大步子”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当时经济特区的主要做法。
(3)举出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除进博会外,中国以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的重要举措两例。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中国举办进博会的重大价值。
2023-09-29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港是海上贸易航线的连接点,也是文明兴衰的见证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州使用舟船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晚期。到汉代,温州已能制造扁舟、轻舟及楼船等,已与东南亚及日本等地有海上交通往来……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的温州翔门古港遗址规模大、遗迹全、年代清晰、内涵丰富,堪称是对宋元时期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也表明温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城市。

——槁编自应忠彭:《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打开哪些言盒》等

材料二   “明清统治者并未意识到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对海洋贸易还是采取一贯的、保守的态度,对民间对外贸易更是充满了敌视,屡加打击。但这并未使中国商民退出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易舞台。双屿港是舟山群岛的六横岛和佛渡岛之间的一个港湾。因其位于宁波港通洋水道的必经之处,自古以来“为倭夷贡寇必由之路”,明初,为了加固海防,海岛居民全部内迁,“久无人烟住集”,因此成为走私贸易的理想场所。正德年间,广东实行对海外番舶的抽分制度,有些海外番商为避税辗转到福建和浙江沿海进行走私贸易,浙江双屿就成为其中的一处。而当时闽浙沿海军备不整、海防废弛,正因如此,双屿港的中外海商(寇)才可以与沿海居民内外私通,各得其利。

——摘编自李燕:《古代中国的港口——经济、文化与空间壇变》

材料三   2013年,国家发出了要构建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倡议,在此倡议的直接引领下,我国的沿海港口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到2021年,我国港口规模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港口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新进展,污染防治得到强化,用能结构不断优化,绿色港口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口岸营商环境进一步向好,港口开放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摘编自杨晓光:《我国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取得的进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代对外海路通道的情况。写出宋元时期东南沿海的其他“重要节点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双屿港走私贸易兴盛的原因。结合所学并从对外关系的角度阐述明清统治者海洋贸易政策的出发点,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指出“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名称,并阐述该平台的现实意义。
2023-09-24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为l980—2015年中国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联系事件的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1980年(件)

1990年(件)

2000年(件)

2010年(件)

2015年(件)

发达国家

2 687

2 075

14 406

85806

194 046

发展中国家

2 003

2754

15 688

58870

157 160

不发达国家

541

602

2185

10 574

27 959

合计

5 231

5 431

32279

155 260

379 216

A.双边外交活动成就较突出B.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
C.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的空间D.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23-09-24更新 | 39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红色十校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12月清廷批准李鸿章的奏折,成立轮船招商局。招商局借官款制钱20万串,并招商集股,随后几年开通了日本、北美和英国航线。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颇有盈利。1909年招商局改为商办,成立董事会。招商局先后创办仁和、济和保险公司,投资创设中国通商银行。为对抗外商倾轧,招商局先后与英资太古、怡和签订齐价合同。辛亥革命后,经营没有起色。1924年招商局改为股份公司。1930年国民党政府将其收归国营。1932年划归交通部后,运输力大降。1948年8月,以一半股本出售招商股。

——摘编自张后铨《招商局史》

材料二 1950年招商局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港全资国有企业。招商局1978年即投身改革开放,于1979年开始独资开发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并相继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招商局主要业务集中于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以及近年来布局的大健康等新产业。新时代的招商局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综合物流服务网络,投资开发海外园区。截至2021年底招商局总资产为11.68万亿元

——摘编自《招商局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招商局经营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相比招商局在新中国实现长足发展的有利因素,并简述招商局百年风雨历程所蕴含的企业精神。
2023-09-21更新 | 9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8 . 2018年9月初,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提出未来将会继续用600亿美元来支援非洲。2021年底,中国外交部部长在中非合作论坛相关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对非洲17个国家的23笔贷款债务给予免除。这些举措(     
A.体现了新时代“亲、诚、惠、容”的外交新理念
B.形成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相关共同发展的局面
C.是履行国际义务体现大国责任和担当的重要表现
D.积极践行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2023-09-1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中国外交服饰经历了站起来:以“中山装”为标志,到富起来:以“西装”为标志,再到强起来:在遵循国际规范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服饰文化精华,并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新中装”为标志的过程。这一变化(     
A.根源于思想发展的决定作用B.彰显了文化自信的丰富内涵
C.体现了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D.反映了外交基本立场的变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30年代初,知识界发起了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形成一股强劲的现代化思潮,各种报刊、杂志纷纷刊载大量有关现代化问题的文章。

材料一中国农业,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现在生产技术的落后,经营方式的退步,已在任何独立国家之后;不,就是其它的殖民地国家,也比较中国要近代化得多了,我们知道其它各国,已跟了工业技术的进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制造为化学肥料……别国已用了极大的电机设备作灌溉之用,中国还是利用着人力和畜力,天天向自然作汗血的挣扎。这一切农业生产的现状,正如以大刀抵抗飞机和坦壳(克)车一样,安得不落伍。

——吴觉民《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材料二机械要制造,日用品也得制造;电站要建立,人民住宅也得建立;森林要开采,游息的胜地也得修饰。现代化中国,一定不应当是为现代化而现代化,而是为了建设一个整个的社会而现代化。

——亦英《现代化的正路与歧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现代化大讨论”的历史背景。
(2)分别概括材料一、二关于现代化的观点,并予以评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