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24年,英国颁布《垄断法》,规定在14年内,发明者对具有创新意义的发明产品,享有对所发明的技术和发明的产品的独占生产、制造、销售、转移等权利。1771年,英国衡平法院开始要求专利发明人提交发明的详细说明书。1852年、英国颁布《专利法修正法案》,并设立了英国专利局来专门处理专利事务,简化专利的申请程序,规范专利的审查机制,削减专利的申请费用,并开始整理用来传播专利信息的专利文献。1875年,英国外观设计注册局并入了专利局,承担商标注册职能。

——摘编自赵方捷《从英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历史变迁看其对英国经济增长的持续作用》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第一部专利法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对发明制造品给予5 年以内的专卖,对改良品也给予褒奖,章程还初步规范了专利申请程序、所附具的要件、审批程序等。1923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公布《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增加了对方法发明的保护。1928 年,《工艺品发明审查鉴定条例》规定“纯系理论不合实用者”、“劳费多而成效少无裨实用者”不得给予证书。1912-1944年,各届政府批准颁行的具有专利性质的法规有11部,但对近代经济的发展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摘编自郗万富《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专利制度变迁述论》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先后颁布过《保障发明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发明奖励条例》等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和规章,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私权属性突出的知识产权受到抵制。1984年《专利法》颁布并实施,之后《商标法》《著作权法》相继颁布,我国开始建立真正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1985年开始,我国相继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等国际公约,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摘编自李志明《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发展中的文化冲突及解决方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和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的共同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国专利法规未能发挥应有效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产权制度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的意义。
2023-04-09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9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就指出:“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强现代化的陆军,并建设空军和海军。”1959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中若干问题的指示》中提出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并指出我们在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对国防建设给予重视。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基本建成诸军兵种合成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强大军队,是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上第三支强大军队。

——摘编自齐德学、丁伟《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浅探》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我军在建设指导思想上实行过三次战略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军迅速完成了从战时体制到平时体制的转变,正式确立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军队建设指导方针。第二次转变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国家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增加,我党、我军对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判断发生重大变化。毛泽东明确提出:必须立足于战争,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全国、全军基本处于一种临战状态。第三次转变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个判断成为党和国家实行工作重点转移的重要依据。同年,军委扩大会议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转变的重大决策,把军队建设从临战状态转到了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江泽民于1993年确定了新时期的战略方针,1995年提出军队建设要实行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两个根本转变”,这是第三次战略转变的继续和深化。

——摘编自赵一平《试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至21世纪初我国建军思想出现的三,次战略性转变的国际背景,并总结这一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
3 .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形象、六七十年代的“铁人"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衍生为新此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等。劳动模范形象的变迁,说明
A.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价值引领B.评选的标准缺乏延续性
C.社会形态变化影响着价值观D.中国精神内涵不断更新
2022-03-10更新 | 756次组卷 | 17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