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61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维也纳进行会晤,肯尼迪谈到:“我主要关心的是如何确保我们这两个拥有众多盟友并坚持不同社会制度的强国处在这样的状态中,在世界不同地区相互竞争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不忽视确保我们各国安全的必要性。”这表明(     
A.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促使美苏双方开始对话
B.不结盟运动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强烈的冲击
C.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成为美苏双方关注焦点
D.冷战格局下美苏冲突对抗成为唯一竞争手段
2024-01-20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八单元测试卷B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印度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进入50年代,赫鲁晓夫主张与美国在各个领域展开“和平竞赛”,以制度优势战胜资本主义,亚非拉作为“中间地带”成为重点争夺对象。1955年之后,苏联为印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印度成为苏联在亚洲给予经济援助数量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等

材料二   苏联这种不同以往的大幅度对外援助活动被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视为“经济攻势”,亦引起美国政府的警觉。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美国政府对印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使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

——上述材料摘编自郭华东《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攻势与美国的反应(1953-1961年)》

材料三   中国、印度的人均GDP表


按2003年市场汇率计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1970年1998年1995年1998年
中国11475029203220
印度9743014001700

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际会议上,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周恩来总理说,我们两国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我们能否比试一下,看谁干得好。周恩来表示同意。

——摘编自高斌《中印两国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分析》

(1)依据材料一、二、简析苏联、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历史背景,指出此时期印度经济现代化相对于中国的优势。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印“比试”的结果及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3 . 1835年,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据此,马克思表达了(     
A.对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认同B.对无产阶级的美好期望
C.对资产阶级贪婪无耻的批判D.为人类服务的崇高理想
2024-01-20更新 | 155次组卷 | 5卷引用:纲要下第五单元 测试卷A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标志着有文字记录以来世界历史上最根本的一次人类生活转型。不妨将当年英国描述为:世上唯一的工厂、唯一的大规模进出口国、唯一的货运国、唯一的帝国主义者、几乎唯一的外国投资方,而且因此也是世界唯一的海军强权、唯一拥有真正世界政策的国家。从某一角度来说,工业化的“英国”时代仅仅是一个阶段,是当代历史的初始或早期阶段。对英国而言,工业化时代的含义显然远大于此。

——摘编自【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完整)
5 . 【创新与社会】

以下是国家创新系统三类要素(主题要素、功能要素、环境要素)联动关系示意图


——殷登祥、【英】R.威廉姆斯等主编:《技术的社会形成》


经济增长有赖于经济体的社会和政治适应能力。在新世界里,自由市场、企业家精神和旨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国际协作驱动着技术持续进步。在对上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合理、明确;阐述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44年4月,美国国务院出台对外石油政策报告,提出建立一个“东方供应东方、西方供应西方”的石油供应体系。1948年到1952年,美国向欧洲提供的巨额贷款中有10%用于购买美国公司在中东生产的石油,欧洲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其全部石油进口的比例迅速上升到85%。这一过程反映出(     
A.战后西欧经济逐渐复苏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
C.美国推行石油霸权战略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趋势
7 . 拉美是第三世界经济一体化兴起最早的地区。第一个创建的拉美经济一体化组织是中美洲共同市场(1960年),其后又陆续成立了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1960年成立,1980年改组为拉美一体化协会)、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1973年)、拉丁美洲经济体系(1975年)等组织。这些组织的成立(     
A.弱化了拉美地区与发达国家的联系B.表明拉美国家经济模式正在转型
C.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D.有利于提升拉美国家的国际话语权
8 . 马克思指出:“工人要能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生产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是还要有相当的时日和经验的。”这句话揭示了(     
A.科学理论指导斗争的重要性B.无产阶级联合的迫切性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可能性D.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性
9 . 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学价值,同时还可以传递出不同的历史信息。根据研究主题运用史料论证问题是史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英国各地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材料二英国人口统计表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的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决不允许超过12小时的最高限度,吃饭时间不计在内。 工作决不允许延长到晚上九时以后,亦不得在早上六时以前开始。

——摘自《1802年英国工厂法》

材料六   漫步全城,工厂一间接着一间,那里成千上万的工人在机器震耳的隆隆声中,一年到头日夜都在机械地开动着这庞然大物的机器男人、女人、小孩在潮湿的空气中蠕动。他们的衣服都很肮脏,许多孩子都是光着脚;面目瘦削而带愁容;多么阴森的街啊。

——1860年代法国文学家泰恩旅英时的所见

问题
(1)如果你要研究“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这一问题,上述材料中,你将优先选择哪三则材料,说明理由。
(2)请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问题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中学学生收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数据(见表)。该数据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
农业1950年12.2%23.2%50.7%
1990年2.8%5.1%7.2%
工业1950年34.7%42.2%22.2%
1990年25.8%40.5%33.6%
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
1990年71.4%54.4%59.2%
A.产业结构的失衡B.福利国家的建立
C.工业农业的衰退D.社会结构的变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