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两千多年的西方政治哲学史上,政治哲学家关注和研究了许多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自古至今政治哲学家始终关注的,有些问题是近现代才关注的,有些是理论问题,有些是实践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联。下面是西方政治哲学重点关注的八大问题。

理想社会问题
社会公正问题
国家产生的正当性及其应然本质问题
政体和制度的合理性问题
权力的合法性和制趵性
法治的重要性及其与自然法的关感问题
公民社会及其与国家关系问题
公民的德性和权利问题

——摘编自江畅《西方政治哲学重点关注的八大问题》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12-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建立帝国后,延续了波斯的行省制,实行中央对地方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在领土上广泛兴建新的城市、图书馆。遇有重大决策或事件,以至于被后世称为“至死是个迷信的奴隶”。当时帝国境内存在着特征迥异的两种文化,即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希腊文化重理性,极力采取措施促进两种文化的融合,既使东方希腊化

——摘编自胡长林《亚历山大帝国与秦帝国集权君主政治的共性》

材料二 永徽二年(651年),(大食)始遣使朝贡。其王姓大食氏,名“敢密莫末腻”,历三主矣。……其俗勇于战斗,好事天神。土多沙石,唯食驼马等肉。俱纷摩地那山在国之西南,邻于大海,击破波斯,又破拂菻,吞并诸胡国,胜兵四十余万。长安中(711年),又献方物。开元初,遣使来朝

——摘编自(后晋)刘昫《旧唐书•大食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亚历山大帝国、大食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食传》对研究大食对外关系的史料价值。
2023-11-26更新 | 21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文明以雅典为典型,对宇宙、自然的好奇与探索;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理性原则;政治生活的民主倾向等,特殊的希腊方式构成了其独特的文明个性。古希腊的政治文化就植根于这种个性之上,并与之相映成趣,因为理性主义和城邦政治既是希腊个性的特征,也是古希腊政治文化的核心所在,古希腊政治文化就是这两个独具异彩的核心特征派生与演进的结晶。

——摘编自董小燕、惠继红《古希腊政治文化的特征与形成机制》

材料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古希腊文化给予高度的评价,赞赏古希腊文化艺术的杰作至今“还继续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本和不可企及的规范。”

——摘编自杨永升《略论古希腊民主政治对古希腊文化的促进作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政治文化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
(2)结合古希腊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要求: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11-17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第一单元测试卷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交通与区域发展】

材料一   波斯帝国的交通网络由主要城市之间的御道和连接各地方村镇的普通道路组成。御道作为交通网络的主要干线,沿途所建驿站的位置均保持相等的距离,优质的道路建设和维护使得军队等大型往来人员均可通行。无论是御道还是普通道路,波斯帝国都会定期派巡查员检查道路情况,清理路面上妨碍正常通行的因素。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民间商人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文件中一般会标明出行人数、目的地以及人员车马在驿站中所得补给的种类和数量。

——摘编自李智《从苏美尔到波斯: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材料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路已经不能满足大批量运输的需要等,煤、铁、矿石、陶瓷器皿等,很难靠车马运行。1761年开凿的第一条内陆运河布里奇沃特运河,从沃斯利到曼彻斯特,由布里奇沃特公爵投资建设,直接目的是把他领地上的煤运送到工业区。它开创了由议会授权、私人开凿人工运河的先例,丰厚利润的“示范效应”刺激起第一次投资高潮,一大批运河法案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船闸和运河隧道出现解决了穿越高地的挑战,而横跨峡谷的任务则交给高架运河渠来完成。1835年伯明翰—曼彻斯特运河的竣工通航,标志着英国运河系统的构建基本结束。运河连通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重要河流,对开通全国性市场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交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凿布里奇沃特运河的原因以及运河通航后对英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典例实证:

材料一   伯里克利之后,政治家们改旗易帜。他们不再依赖联盟或政治小集团作为手段来获得支持,而是直接面向群众进行演讲,说服他们,满足群众的要求,或向他们让步,以此来获取支持。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制度建构,并且为古代西方送去了古典民主政治文明的曙光。

——摘编自杜常生《民主的古今之辨———以雅典和美国为例》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以其精妙绝伦的权力制约机制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世西方民主宪政理论及权力制约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罗马人的成功,首先是由于在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建立了严密的制衡机制。罗马共和国的分权制衡不仅仅是依靠各权力机关的相互制约,更重要的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制衡关系,为共和政体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制度,依靠法律的力量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各个权力机构、各种政治势力的权力和运作规则。正是这一点被资产阶级启蒙学者视为珍贵的思想财富,成为近代分权学说和法治政府的直接思想来源。

——摘编自宋紫朝《罗马共和国权力制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例,说明“雅典的古代民主政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种制度建构”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共和国权力制衡运行机制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023-09-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一第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日常饮料的由来


啤酒
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第一批农业社会用驯化的谷物直接制造的产品。很长时间内,它一直是城市社群中最受欢迎的饮料,因为水的质量并不太可靠。20世纪真正成了一种世界性饮料。

红酒
是地中海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象征,曾长期是西方精英所偏爱的饮料。红酒后来成为世界贸易的一部分,并突出体现于非西方世界精英“西化”上。

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许多种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姆酒。

咖啡
由阿拉伯人引入欧洲,这种异域饮料首先经由咖啡屋在精英中得到普及。19世纪时取代啤酒成为最流行的饮料。咖啡与茶、巧克力一道,推动了对另一种“异域”产品——糖的需求。
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在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
可可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
可口可
跟许多流行饮料一样,可口可乐最初是一种药用饮料。可口可乐是美国的“国民饮料”,象征着20世纪的美国化、商业化和全球化。

——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沈贤元译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风时代希腊社会的变革,直接影响着希腊文化的发展。一方面,希腊人继承了他们印欧人的遗产,并在新的环境下进行全方位的创造,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神话。由神话中诞生的希腊文学和哲学,也都随着城邦制度的发展经历着改造和变化,希腊人开始对政治统治方式进行思考,出现梭伦等重要的哲学家。另-方面,希腊人的殖民以及他们与东方和外界的接触,让他们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从东方学到的字母文字,成为思想表达的基本媒介。哲学、文学和艺术都深受东方因素的影响,从而创造出希腊历史上文化异常繁荣的时期。

——晏绍祥《古代希腊(世界史丛书)》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 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文化繁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023-08-10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汉初“无为”到汉武帝“有为”

材料一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四   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西汉前期民族关系则主要是采取和抚四夷特别是与强大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安宁。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强有力措施。

——汪高鑫《两汉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五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材料六   汉光武帝首先妥善安置功臣减小改革的阻力,然后命令后族、宫戚“不得封侯与政”,重申“阿附藩王之法”收捕诸王宾客;重视人才选拔,沿用察举制,颁布了“四科取士”的诏书,公元39年,下令在全国“度田”即丈量土地。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地方骚乱,光武帝用镇压和分化相结合的手段平息了叛乱。汉明帝令外戚、阴、邓等家互相纠察,穷治楚王刘英;建武6年裁并了400多县约占三分之一,吏职减损,十置其一:文书调役、务从简寡,至乃十存一焉,中央兵减至2500人,废郡国都尉试制度;改变王莽时期机构乱置的做法,加强原有秘书机要机构尚书台的事权,削弱了宰相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权势,君主集权因此而强化。经过汉光武帝和汉明帝长达几十年的改革,东汉初年的政治、经济大为改观,史称“光武中兴”。

——摘自翦伯赞《秦汉史》等

主题二两汉衰亡

材料七   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也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便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请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八   汉元帝时,丞相匡衡占地三十多万亩,还不满足,又扩占了四万多亩。成帝时的丞相张禹占地四万多亩,都是泾水和渭水灌溉的上好肥田。贵族官僚大地主占有大量良田沃土,广大农民却“无立锥之居”。他们的生活“有七亡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材料九   “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东京莫与为比。”

——《后汉书邓禹传》

材料十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十一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基础测评*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材料“‘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积极开拓疆域的强有力措施。用一句话概括西汉经略边疆的作用。
*能力提升*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的内容和作用两个方面对“光武中兴”进行历史解释。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影响。
(7)依据材料八和材料九,分别反映了西汉后期和东汉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8)这些现象的出现对当时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纵横*
(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023-08-03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04·纲要上第04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国家和民族走什么样的道路,对其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走势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方面,中西方文明起源不同,但文明是平等的,在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始终是历史常态。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各自的社会基础和地缘优势,同样源远流长、影响至深。另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始终是一个客观现象,文明之间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随着现代化的诞生,人类逐步开启了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新形态与西方孕育的资本主义文明相比,表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截然不同,其特定内涵与精神实质是资本主义文明所不可能具备的。

——摘编自杨增《《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