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摩诃婆罗多》的作者,印度传统的说法是毗耶娑(广博仙人),书名的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故事”。它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4世纪之间。是纪元前后几百年间许多人积累和加工的产物,内容多为神话传说。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荒诞离奇完全没有史料价值B.写作年代久远可以看作历史
C.侧面反映古代印度社会风貌D.文学瑰宝但与真实历史无关
2 . 习近平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前后,希腊出现了许多小城邦国家,如克里特岛上就存在着50多个小城邦国家……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城邦虽然不容忍它境界以内主权的分割,对它邻邦的独立却是容忍的。防卫的意志超过了攻击的意志……城邦既然是自给的和闭关的,它也必须有各种法律来保障这种自给的和闭关的生活。这就是说,城邦要有关于公民资格、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要有行政机构、议事机构和法庭的选任、组织、权限、责任的法律,这些是国家法,即宪法。还要有关于财产、继承、契约等等的私法,于是政治和法律两者密切相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义语——柏拉图的主要政治著作之一题为《法律篇》,亚里士多德同样性质的著作题为《政治学》。

——《城邦日记》[今]顾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城邦的政治理念?

材料二   西塞罗认为,源于自然,源于神的自然法对所有的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有的人都应生活在这种法律之下,并且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他多次强调,“大自然是正义的来源”,“正义为大自然所固有。”西塞罗坚信,自然法才是人们判断实在法正义与否的根本依据。他说:“如果万物都以功利的标准来衡量,那么只要有可能,任何人如果认为对他有利就会无视和违反法律”。……西塞罗认为人与人之间在种类上是没有差别的,如果有差别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定义就不可能适用于一切人了。法律如果否认人们的平等,自由便不存在。

——引自西塞罗《自然法》

(2)依据材料二,归纳罗马自然法的精髓?

材料三   梁启超曰: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青年学生今后应当怎样以史为鉴?
2024-02-2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四校联考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当有人种葡萄时偷用他人材料来做葡萄藤的支杆时,不许支杆的主人马上讨还材料,只许他向葡萄园主双倍诉追支杆的价值,只有在葡萄园终结的情形下才可取回支杆的原物。这案例说明在罗马
A.法律缺乏灵活和变通B.审批程序缺乏公正性
C.注重私有财产的保护D.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
4 . 古希腊雕塑艺术先后经历了“几何风格的艺术”“古风的微笑”“和谐美的范本”“人表现形式的全音阶”几个阶段。这些变化反映了古希腊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人的价值逐渐得到肯定
C.艺术风格表现多样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020-11-11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这说明他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2020-12-22更新 | 235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12世纪西欧法学家眼里,“罗马法的敕令和解答,无论是单个的或整体的,都构成了在罗马法学家自己心目中绝没有构成的一种书面理性,他们将罗马法连同《圣经》、教父著述以及教会的法律一起视为神圣的典籍”。据此可知,罗马法
A.沿用到了12世纪B.与教会法融为一体
C.是理性主义的起源D.具有普世法律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伯里克利时期,自然科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提出“太阳是一团炽热的物质”等观点,被以“不敬神”的罪名驱逐出雅典;哲学家普罗塔戈拉也因其言论被控“不敬神灵”,其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驱逐出雅典。这些事例说明当时的雅典
A.城邦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力B.公民价值须在城邦意志中体现
C.政体已难以接纳进步的思想D.人文精神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020-05-23更新 | 225次组卷 | 75卷引用: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指出:“不管暴君做什么事情,他还是明明知道这件事才做的;但是人民大众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而完全是盲目的;民众既然不知道,他们自己也不能看到什么是最好的、最妥当的,而是直向前冲,像一条泛滥的河那样盲目地向前奔流。”这反映出希罗多德(       
A.认为君主统治更加合理B.否定希腊民主政治价值
C.质疑希腊公民执政能力D.反对滥用误用国家权力
2016·上海·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罗马法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摊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己存在释奴现象.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

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

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165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精编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