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东亚大陆的华夏族与东地中海地区的希腊人,与周边群族展开大规模的互动,从而使中、希族群意识发生了变化,进而发生文化转向。所谓文化转向有两个内涵:第一,文化内容本身的变化,即:由原始的早期文化向成熟的文化转变,理性的制度和价值观被创造出来。第二,复杂化的文化标准的隆升,血缘认同不再具有主导的地位,文化成为族群认同的主要标准。在族群大规模互动的年代,一个与华夏族群和希腊族群的制度文化相异的“他者”出现在它们面前,使它们在“他者”的映照之下认识了自己的文明,并在这个基础上建构自身文明的优越性。

——摘编自魏孝稷《族群互动与族群认同的文化转向》

材料二   在西潮东渐逐步扩张的过程中;新的地理知识伴随着日渐发达的报刊与出版品等现代媒介,在中国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清中叶以来,一连串由西方列强所发起的“商战”“学战”“兵战”,给晚清政府带来的屈辱性后果,有力地挑战着士大夫思想中的天朝意识与天下观念。一个“万国”竞逐的“国家体系”逐渐代“天下”而起——民族国家取代了帝制王权,国际法下的对等关系取代了朝贡制度,以国力比拼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取代了“怀柔远人”式的文明教化。

——摘编自黄克武、王建朗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党的文献中“中华民族”用得不多,并且与“国际帝国主义”相对。1931年“中华民族”成为统一战线常用语。1935年,中共号召开展“民族革命战争”,以求中华民族“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解放”。1937年,中共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摘编自张太原《抗日战争与中共的中华民族观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和希腊两地民族“文明优越性”的相同点。并从政治和思想角度,分析与古代中国的华夏族相比希腊无法生成统一民族观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历史上民族共同体观念形成的认识。
2022-07-1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来周人只是一邦,邦君是大宗,邦君的支庶则是小宗;现在做了天下共主,“支庶”有不少都分封出去做了邦君。政治统治与家族统治既然还没有分开,那么宗族的分立,实际上也就是政权的分立,宗族的尊卑差别也就是政治上的等级差别。由分封所建立的邦,虽名义上是天子之臣,却是有很大.的独立性。“先君周公制周礼”,西周的礼制注重人们的身份秩序,即由家族的尊卑长幼到社会的上下贵贱。礼制具有国家根本法的属性。

——摘编自赵伯雄著(周代国家形态研究)等

材料二   梭伦改革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和设立400人会议,目的是限制贵族的权力。克利斯提尼改革,使执政官与十将军委员会互不统属,但相互制约;公民大会的立法权需经陪审法庭批准;每个公民都可以对城邦官员提起诉讼。城邦权力接受公民监督,公民制约权力。一系列政治家扮演着“立法者”角色。伯利克里时代,设立7名护法官,每年更换。当元老院或公民大会开会时,护法官位于主席旁边。行政官员也被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职权,以致“在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

——摘编自张庆服《希腊与中国早期国家形态差异析论一以雅典城邦和西周王国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周代国家形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国家形态与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成因。
2022-08-06更新 | 3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联考(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神话中的所有人物,无论是神职、人类还是鬼怪,都是根据人的生活习性和性情为模板塑造出来的。从人类对神祇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希腊神话孕育了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哲学,由此人们开始了对世界的本原、宇宙起源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并促使古希腊人注重个人权利、个体荣誉感,勇于抗争,思维开放。这些表现人文主义的神话后来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对欧洲文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古希腊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是人的自然属性。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由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经济的发展使得物质条件得以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走在了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世俗享乐生活的前沿。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不少人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深入、更直接地追求快乐、享受世俗生活。

——摘编自唐齐粒《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享乐之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神话中人文精神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享乐之风盛行的原因。
2021-11-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稷下学宫是中国历史上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办大学堂。它与差不多同时出现在雅典的希腊学园(又称阿卡德米学院、柏拉图学院)堪称双璧。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思想学术文化中心,分别在世界的东、西方以相似的方式展现出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20世纪初,国学学者邓实在《古学复兴论》中说:“周秦诸子之出世,适当希腊学派兴盛之时,绳绳星球,一东一西,后先相映,如铜山崩而洛钟应,斯亦奇矣!”希腊学派中,最负盛名的“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与希腊学园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稷下学宫则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所在,“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郭沫若语)。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稷下学宫与古代希腊学园兴盛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稷下学宫与古代希腊学园的共同作用。
2021-11-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荀子认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四时寒暑、阴阳万物等都有自己的规律,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但如果“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批判。他还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类拥有技术和智慧,并凭借其智慧发明了音节、语言和概念,创造了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不仅如此,人类还拥有政治智慧和品德,以便结成城邦、社会。同时,人人都有参与一切公共政治与社会事务的权利。这是一种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的力量与价值的张扬,人作为主角开始登上社会历史的舞台,并迅速占据中心位置。

——摘编自龚桂明《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立——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荀子与普罗泰格拉思想的主要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在孔子看来,实现仁道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干的人才,教育就是培养从政人才,以道治国安邦。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暴力统治深感不满,他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 他认为人们应当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是非问题上,只能“站在专家一边”。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王金娟《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