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大多数历史学家来说,希腊政治生活中最为典型、最独特的成分就是城邦。很难用一个精确的定义表述城邦这种体制在规模、形态或社会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多样性。粗略地说,城邦是一种由公民(成年男性)、没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妇女和儿童)以及非公民(客籍外邦人和奴隶)组成的共同体。这是一种确定的团体,占据着特定的区域,人们在特定或确定的政治体制下生活,不受外部威权的摆布,足以使其成员感到他们是独立自主的。城邦的大部分土地有可能无人居住,间或有农舍、村庄甚至小镇。但它必须有一个中心地点——宗教、政治、行政管理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点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斯巴达是个显著例外)。一般城邦通常筑有防御工事,总有一个市场,一处召开公民大会的场所,一处司法与政府机关、行政和协商之地;早期政府的类型是君主制或贵族制,后期通常是寡头制或民主制。

——摘编自(英)约翰·博德曼等《牛津古希腊史》

材料二   从公元前334年到前330年,亚历山大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叙利亚、埃及以及波斯的腹地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伊朗。公元前331年到前330年的冬天,薛西斯位于波斯波利斯的宫殿被亚历山大付之一炬,波斯领导下的世界秩序正式终结。在攻占了波斯之后,亚历山大解散了他军队中的希腊分遣队,但是亚历山大穿过伊朗北部,继续向东推进,追击逃亡的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25年晚些时候,马其顿人终于成功横跨杰德罗西亚沙漠,为了庆祝对印度的再次成功征服,他们举行了长达一周的畅饮,以表达对酒神的敬意,亚历山大本人则在其中扮演狄俄尼索斯(希腊众神之一)的角色。亚历山大对印度的征服是古代将领所能进行的最大胆、最遥远的远征,印度也被牢牢植入了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所熟悉的神话地理体系之中。

——摘编自西蒙·普莱斯等《企鹅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政治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建立帝国的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据希罗多德记载:“那里(古埃及)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以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材料意在强调(       
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是古埃及的支柱B.埃及统治者高度重视灌溉农业的发展
C.尼罗河为埃及农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D.古埃及人从迁徙逐渐过渡到定居生活
2024-03-22更新 | 357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珙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希腊“被隔开的几片平原可以联成一个城邦,相连的平原也可以分裂为几国、亚狄加有三块被山脉分隔的平原,但却无碍于雅典的统一;在彼奥提亚平原上,却分裂为底比斯、普拉提亚等好几个小城邦。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来分立的城邦越来越倾向于联合,酝酿着超城邦的统一局面。”这段材料揭示出(     
A.古希腊地理环境与民主制形成密切相关
B.城邦政治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古希腊走向政治统一
D.用山川形势解释希腊城邦割裂并不恰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汉谟拉比法典》作为一部公开的成文法,废止了执法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利害关系或上司的需要随机量刑执法;摒弃了或从重从快、或法外开恩的陋习;坚持“能被普遍接受”的立法原则。这说明了《汉谟拉比法典》(     
A.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B.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权威
C.注重对公权力的限制D.废止了贵族解释法律的特权
2024-03-01更新 | 328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希腊,城镇是城邦的枢纽,周围环绕着各种形式的定居点,如乡村和郊野。举行宗教、政治和其他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场所成为凝聚城邦的公共空间,除此以外,公民在城区拥有的不动产和城外拥有的耕地成为城邦疆域构成的主要部分。山脊、谷地、河流等天然成为城邦之间的边界线,与之相对,城邦之间还会通过战争,仲裁及约定等多种方式确定各自的边界,还存在一些也有归属悬置或者总在变更的区域。古希腊公民虽不见得能画出边界线,却对边界有明确的意识,因为那是政治共同体的边界。在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一些城邦除拥有自身的核心疆域外,还凭借自身实力和殖民开拓获得了比较特殊的疆域,这些疆域被称为“城外疆域”。

——摘编自张新刚《古希腊城邦疆域及其权力秩序》

材料二: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中华文明主要围绕平原地带向四周渗透。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无限扩张,而是通过经济、文化辅助军事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区域性的差序疆域。直接控制的郡县地带属于正式的国家疆域,而间接控制的羁縻区则属于疆界的模糊地带,存在争议,至于藩属国,则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疆域。由此,在亚洲尤其东亚地区,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国际秩序。一部中国史,便是在“王者无外”的天下观念下,“差序疆域”内部不断整合,转化为“均质疆域”,而外部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的历史。正是在一波一波边疆内地化的潮流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逐渐形成。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疆域模式的历史特征及其根源——与西欧、阿拉伯、俄罗斯疆域模式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疆域形态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和中国疆域形态呈现差异的不同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疆域模式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2024-01-14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形成后,个人种姓地位不能变动,但低级种姓以职业集团为单位,通过传统所容许的途径,在其原种姓内形成了一些“亚种姓”。这说明古代印度(     
A.中间阶层不断壮大B.等级结构日益复杂
C.血缘关系逐渐弱化D.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023-12-20更新 | 1918次组卷 | 1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B.革新教育体制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D.宣扬法律权威
2023-12-02更新 | 1708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外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古埃及,拥有来世最初只是国王的专利。后来贵族们也在石棺上刻上类似国王死后会在金字塔上刻上的铭文。再后来,普通人也会让人画一幅《死者之书》放在墓葬中,作为自己通向来世的路引。这反映出,古埃及(     
A.王权与神权走向分离B.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
C.世俗王权得到了强化D.宗教信仰逐渐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东汉《九章算术》中记载了大量有关土地和粮食测量的内容;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这反映出(     
A.古代数学理论走向成熟B.交流互鉴推动文明进步
C.亚洲是世界文明的源头D.科技服务生产生活实际
10 . 泰勒斯关注世界的产生,诡辩派也从这里出发,去研究自然,探讨自然界的问题。苏格拉底与诡辩派的不同是他追求真理,探索人与社会的发展。这说明希腊文化(     
A.始终关注人文主义精神B.研究的重点是诡辩术
C.对真理的探索逐渐深入D.发展历程具有延续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