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梭伦为了鼓动雅典人重开争夺萨拉米斯岛之战,在广场上当众朗诵自己的诗歌,促使雅典人废除了禁止公民提议争夺萨拉米斯岛的法律。某主战派统帅在战前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时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领袖人物具有绝对权威B.平民与贵族的关系融洽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D.公民直接参与城邦事务
2022-06-16更新 | 10923次组卷 | 6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神秘的北纬30度》一书中,作者詹姆士·伯斯特归纳了让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其中产生于这一纬度附近的文化现象有美洲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对此现象产生的合理解释是(       
A.多元文明受时空环境影响B.不同文化传统导致
C.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D.生产方式相似所致
2022-06-12更新 | 816次组卷 | 37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中海示意图
材料 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6-10更新 | 5711次组卷 | 50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2022-05-16更新 | 570次组卷 | 79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古巴比伦西帕尔地区不动产契约中承租人情况简表。这反映了该地区(       
承租人身份无身份法官沙马什那迪图神庙主持神庙歌手理发师将军
契约数(个)344623112
承租人身份校尉信使神庙房屋监护商人总监长矛队长民族长占卜师
契约数(个)4112112
A.社会等级秩序森严B.制定法律规范经济行为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商业借贷现象普遍存在
6 . 历史著作中的“世界”
历史学家所著史籍的内容提要
希罗多德(古希腊,约前480-前425年)1)古希腊先民的历史意识被神话传说所笼罩。而希罗多德《历史》记述的希波战争各城邦同仇敌忾,终于击败波斯帝国,揭示出拯救希腊的是人而不是神。该书涉及的范围主要从地中海到波斯地区。
奥托(德意志,11141158年)2)著《双城编年史》,以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宗教思想统摄全书。他认为“世界分三部分:亚洲、非洲和欧洲”,书中所述的“东方”仅仅是十字军东征所及的区域,古罗马和日耳曼是他主要的关注点。
伏尔泰(法国,1694-1778年)3)著《风俗论》,从远古中国讲起,涉及欧、亚、非、美各洲的历史,但缺乏对东方民族历史的深入分析。作者力图说明,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摆脱偏见、迷信和奴役,向理性、公正、文明的方向前进。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1)(2)(3)之一,分析上述欧洲历史著作中对“世界”的认识形成的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片段)

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198.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求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材料三

一、封建和信仰时代下的欧洲
二、伊斯兰文明下的西亚、南亚与北非
三、中华文明下的东亚
四、班图文明下的西非与南非
五、印第安文明下的美洲

材料四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所反映出的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并指出该法典的历史价值。
(3)材料三是一篇文章提纲。据此可以看出文章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文明?此阶段文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史实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
2022-04-2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世界各个地域的早期人类社会是人类多样文化的源头。下图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下面图中序号与文字表述对应错误的是
A.①象形文字;莎草纸B.②城邦民主;《吉尔伽美什》
C.③“0”的发明;《罗摩衍那》D.④甲骨文;《诗经》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片段)

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198.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
(2)据材料二,概述说明《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古巴比伦王国哪些社会状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该法典的历史价值。
2022-03-21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松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汉谟拉比法典》由某种文字书写而成并雕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流传至今。这种文字是
A.B.
C.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