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156014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片段)

22.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25.若一自由民的房屋失火,另一前去灭火的自由民瞅见房屋主人的财产,并将它占为己有,这个人应被扔进火中。

198.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199.若他(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求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材料三

一、封建和信仰时代下的欧洲
二、伊斯兰文明下的西亚、南亚与北非
三、中华文明下的东亚
四、班图文明下的西非与南非
五、印第安文明下的美洲

材料四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4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两者的一个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所反映出的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并指出该法典的历史价值。
(3)材料三是一篇文章提纲。据此可以看出文章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文明?此阶段文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史实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的历史虽然长期之间战乱频仍,兵戈扰攘,但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却又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及强、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的演变过程。而罗马共和国和帝制相对稳定的统治,则又使得历史学家和有识之士得到一个总结历史经验、反思当前政治的较好机会。由此说来,罗马历史的一线发展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罗马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内聚的要求,又成为历史学家寻求历史启示的动因。

——摘编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所处的东部地中海地区,多属古代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又经希腊化时代文化的长期浸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类型。罗马人虽曾从军事和政治上占有这个地区,却从未能最终在精神文化方面取而代之,实际上帝国的东部行省对罗马一直维持着文化上的独立性。所以,后来希腊化的帝国东部与拉丁化的帝国西部相分离,似乎体现了某种基于文化、心理和传统的力量催化的结果。当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浪潮的冲击下罹遭覆亡、经济文化全面衰落之际,拜占庭却依然维持不堕,终致渡过难关,恢复生机,保存并继承了古典文化遗产,创建成自己特有的文化范型,一直存续近千年。拜占庭在本质上大致是一个罗马帝国的政治模式、希腊的文化传统和经过希腊文化改造的东正教体系的多元混合体,这正是它极具魅力的特色所在。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阿拔斯王朝期间,巴格达城是一个著名的科学文化中心。波斯人、希腊人、犹太人、叙利亚人和阿拉伯人都在这里相遇,他们中的许多人热心文化交流,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文本的文献书籍进行整理,翻译成阿拉伯文,他们的工作得到了阿拉伯君主和贵族的支持。哈里发马蒙统治时期(813833年在位)也许是哈里发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马蒙不仅移都巴格达,而且还在城里成立一个学府,专门翻译希腊文、叙利亚文、波斯文和梵文的哲学、文学和其他科学著作。译文相当精审,其中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不仅进行了翻译,而且还进行了译注……他们还翻译了许多波斯和印度的书籍,但这些书籍不曾再译成拉丁文,因此没有传到西方。

——摘编自【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代表古罗马史学最高成就的两位史学家及其代表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原因、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评析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022-06-07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扩展

                                      图一

(1)请为以上三幅地图分别命制一个标题,并指出各图所代表的古代文明交流方式。
(2)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扩展”进行阐释。
2023-05-10更新 | 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 年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依然保持着它的繁荣。公元6世纪,皇帝查士丁尼西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剧了帝国的危机。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国王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舰,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 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不同历史命运背后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点。
2023-03-11更新 | 1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