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自19世纪中叶起,中亚地区陆续出土了大量巴克特里亚王国钱币,根据钱币出土信息,该钱币为公元前3世纪中叶发行。钱币一面为塞琉古王国安条克二世的头像,另一面为手持雷霆枪的古希腊宙斯神像。该钱币可用于说明(     
A.亚历山大东征对文化的影响B.古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
C.希腊政治制度在中亚的移植D.东西方贸易的繁荣程度
2 . 冶铁技术的发明和传播要得益于一个已经完全消失的文明——赫梯文明。赫梯文明兴起于现在的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半岛(小亚细亚),公元前1800年左右,赫梯人在冶铜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块炼铁技术,但该技术极为保密。因为掌握了更为先进的冶铁技术,赫梯人曾一举灭亡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朝。由材料可知赫梯人(     
A.在世界上最早掌握了冶铁技术
B.冶铁技术最早由赫梯人发明然后传播到世界各地
C.因掌握了更先进的冶铁技术而灭掉古巴比伦王朝
D.块炼铁技术的发明得益于冶铜技术的发展
2024-01-2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南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材料表明大秦(     
A.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B.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C.基督教成为其国教D.与中国处于联系隔绝状态
2024-01-0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材料说明腓尼基字母是(     
A.世界字母文字源头B.玛雅文字源头C.非洲象形文字起源D.中国文字起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 522一前 486 年),波斯帝国几经扩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一世把波斯帝国划分为 23 个行省,每个行省相当于一个被征服的独立国家或民族。各行省在保障中央的主权和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享有较多的自治权,这些被征服地区“都保留着它们自己的特性、风俗和法律。有些邦国甚至有它们自己的国王;同时每一国都有它的明显的语言文字、军备、生活方式和风俗礼制”。大流士还进行过法典的编纂工作,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法典,《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的石刻,以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写就)中多次提到“国王的法律”

——摘编自亓佩成《去代西亚文明》等

材料二   秦始皇废诸侯,立郡县,郡下设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秦朝还将人民改称为“黔首”。在政治空前统一的情况下,始皇帝启动了致力于“书同文”的文字整合提升工程,将书体各异的文字校正、规范为小篆,并推出规范文本,颁行全国,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秦统一后,还以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明法度,定律令”,缘法而治,朝廷希望用律法统一人们的思想,使“万民皆知所避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大流士一世与秦始皇在巩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世界大帝国建立和巩固的意义。
7 . 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崛起,尽管波斯人采用楔形符号书写自己的语言,但是,阿拉米语是这个庞大帝国的通用语言,楔形符号使用范围进一步萎缩。亚历山大东征后,两河流域文化趋于泯灭,楔形书写符号也无人识读。这反映出当时(       
A.世界早期文明的不断扩展B.楔形文字的发展并不成熟
C.军事征服破坏了文明发展D.早期文明间的冲突与交融
2023-12-2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犍陀罗艺术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带去的古典希腊文化与中亚、印度次大陆文化融合的结果。近年在甘肃地区发现的佛教遗存,其中部分遗物反映出犍陀罗艺术的踪影。这表明,在古代(       
A.战争加速文明衰败B.希腊文化领先世界
C.文明因交流而多彩D.文化重心不断东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认同
D.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
2023-12-19更新 | 16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十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仅在中国传教和介绍科技知识,而且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B.明清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C.传教士精通中国文化D.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明显
2023-12-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