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文化交流。

中古时期文化交流与传播情况摘编

数学8世纪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12世纪由阿拉伯传入欧洲,成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科学技术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哲学宗教9世纪阿拉伯人将希腊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译成了阿拉伯文,11世纪下半叶到13世纪又转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欧。7世纪以后,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
医学10世纪阿拉伯人总结希腊、印度等地区的医学知识,编纂《医学集成》。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剧本写道:张惕接受皇帝托孤,决定要用独生子替太子送死。其妻伊达美不予配合,说:“你向他发过誓么,要杀你的亲生子?唉!有什么贵和贱,又有什么主和臣,都不过一点虚荣定了一时的名分,天生来大家平等……要谋自己的善后,才是我们职责。”

(1)阅读材料,概括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特点。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孤儿》的创作背景。
2022-07-12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3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的伊苏斯平原展开会战。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也随之东传。这表明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是(     
A.文化融合B.武力扩张C.商品交换D.海外移民
2022-07-03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三)
2015·上海·高考真题
3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并非只是丝绸贸易的通道,而是指中西方之间的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交流通道。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家,在研究“丝绸之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该如何解决?



2016-11-27更新 | 1073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2大汉帝国-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分析与预测(全国通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公民看不起商业,贸易和金融是被征服民族才干的营生。在罗马共和国黄金时代,商人不能进元老院。贵族征战得来的财富都是购买土地搞大庄园。罗马超越希腊城邦政治,建立了宪制官僚体制与私法体系,塑造了早期的西方市民社会。无论是共和还是帝制,罗马都是西方大规模政治体在观念、制度、法律上的政治源流。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屋大维苦心建构的“罗马民族认同”,随着拉丁语仅停留在贵族圈里,从未抵达基层人民心里。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摘编自潘岳《秦汉与罗马》(《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序言)

材料二   关于罗马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现在已知的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根据中国的史料记录,公元166年,安敦皇帝派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在公元226年,一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抵达了东吴孙权在南京的朝廷。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罗马帝国和中国的汉朝,古代世界这两个最伟大的帝国基本上是各行其道,几乎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等《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是如何解决“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这一类似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交流的特点,并指出在研究两者交流时要注意的问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读图1,波斯帝国版图辽阔,民族成分极其复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各地政治、经济、展极不平衡。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国王为巩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采取的措施。
(2)根据上述地图和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相似之处。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先后崛起对人类文明有何作用。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冶铁技术起源于这里,进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这里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这里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1)材料中的“这里”指哪一文明?

材料2     “赛里斯”(seres)由希腊文sere即“丝”一词演化而来,意思是“产丝之国”。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指出,赛里斯人以从森林中获取毛料而著称,他们将树叶浸入水以将白丝梳理下来,然后将这些线解开再织好,供应给罗马的妇女。直到公元2世纪,希腊地理学家波桑尼阿斯才正确地认识到丝是来自于蚕这一小动物。


(2)希腊人所说的“赛里斯人”指哪里人?他们为什么对丝的来源有误解?

材料3   据《后汉书》记载,“桓帝延熹9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日南郡,在今越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但罗马帝国的史书及其他西方史书都没有记载此事。


(3)当时大秦和东汉的直接联系走的是海路还是陆路?对罗马史书没有记载此事作合理的判断。
2022-08-20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农业文明时期生产不发达,各文明之间往往还隔着广大的空间。道路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中国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西传开始于751年怛罗斯战役,从中亚地区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用了五百多年,而传到莫斯科,则已经是16世纪晚期了。

材料三   不同时期人类认知中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丹维尔1761年图与贝海姆1492年图相比的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7-01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8 .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B.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9 . 希腊词Apoikia(殖民地或子邦)字面上的意思是“远处的家”,这些Apoikia是独立机构:母邦组织移民群体,从自己的成员中挑选一位正式的领导,来监督新土地的分配,并且该领导者将长久地被尊为创立者。这些殖民地的建立
A.标志着希腊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
C.有利于提高贵族阶层的地位D.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下列文字是在汉字基础上创制的有
①印度的梵文②日本的假名”③朝鲜的谚文④越南的喃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