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D.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
2023-11-05更新 | 957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4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河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WC·丹皮尔指出,印度数字先由希腊人发明,后传入印度,再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修改为古巴尔字体(又称阿拉伯数字),替代了累赘的罗马数字。这体现了(     
A.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B.古印度科技领先世界
C.商业贸易加速文明交流D.阿拉伯善于学习创新
2023-02-12更新 | 84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船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罗马、安息等古国欣欣向荣,中国汉唐迎来盛世。这说明(     
A.亚非拉文明具有共同特征B.交通是文明传播的必然前提
C.文明交融能促进社会发展D.商品贸易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2022-12-11更新 | 142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原创预测(七)历史试题【河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这表明(     
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
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湖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亚历山大里亚对后世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二者被誉为西方最早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亚历山大里亚的博物院最初为缪斯神庙,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托勒密专门为了保存文化珍品而建立的。后来托勒密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倡导学术研究,将其扩建为学术研究中心,类似于现代的科学院和大学。博物院设立四个部门:文学、数学、天文医学。材料说明托勒密时代的亚历山大里亚(     
A.埃及神和希腊神的神庙同时并存
B.布局呈现出典型的希腊城市风格
C.文化传承和保护得到统治者重视
D.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2023-05-11更新 | 45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预测卷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古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早期希腊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的对比。这体现了(     

A.埃及的象形文字领先世界B.希腊字母是希腊化时期产物
C.世界文化存在影响与借鉴D.文明交融是文化发展的源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希腊古典作家习惯于把希腊人与波斯人的冲突演绎为欧洲与亚洲的对立、“文明”与“野蛮”的 敌对。在希波战争中,希腊对波斯存在傲慢与偏见,认为波斯人是专制的、野蛮的,他们不仅是对希腊“自由”的威胁,更是对“文明”世界的威胁。希腊人的这种认知(     
A.闪烁着唯物主义的光辉B.充满了对民主政治的渴望
C.体现出对奴隶制的否定D.隐含着一定的西方优越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考古学家在埃及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年至前2686年)的墓葬中发现了两河流域的物件——象牙刀柄,它用极其细致的雕刻技法描绘了一位身着苏美尔服饰的长须男性用力分开两只野蛮的狮子的场景,体现了两河流域印章中常见的人类同自然和社会暴力抗争的吉尔伽美什主题。这印证了当时(     
A.两河流域文明较发达B.西亚与北非存在文明交流
C.西方文明具有包容性D.苏美尔文明对外辐射力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中的这一记载,反映了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华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B.加强中日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C.加强贸易往来以促进经济发展D.传播日本文化以实现共同发展
2022-05-07更新 | 2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历史观念看,汉唐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三条道路:北方草原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在汉唐时代,这三条道路上的交流媒介,主要分三类:使节、商旅、宗教人士。以这三种媒介进行的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虽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彼此的历史进程,但在当时的文化发展中是有很大影响的。

       ——摘编自张绪山《整体历史视野中的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的几个典例》

材料二     政体分为三种: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共和政体以品德为原则,君主政体以荣誉为原则,专制政体则以恐怖为原则。中国的政体是一个混合政体,因其君主的广泛权力而具有许多专制主义因素,因其监察制度和建立在父爱和敬老基础之上的美德而具有一些共和政体因素,因其固定不变的法律和规范有序的法庭,视坚忍不拔和冒险说真话的精神为荣耀,而具有一些君主政体因素。如果说,因疆域之大而使中国是一个专制政体国家,那么,它或许就是所有专制政体国家中之最佳。

       ——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简析汉唐时期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交流的历史背景。
(2)概括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并分析其主要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