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图上的文明史

(1)请为以上三幅地图分别命制一个合适的标题。
(2)指出三幅地图反映的共同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写出以上任意两幅地图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史实明确,史论结合。)
2023-07-15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最早发明炼铁技术的,是位于两河流域北部的米坦尼王国,时间为公元前1400多年。公元前1370年,米坦尼王国被赫梯王国征服后,赫梯垄断冶铁术并禁止任何铁器出口达近两个世纪之久。后来冶铁术才传入两河流域和埃及。欧洲铁器时代是从公元前1000年代初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开始的。非洲南部和撒哈拉地区,直至公元前1世纪才进入铁器时代。中国商代中、晚期人们已对铁有所认识,商代藁城台西遗址和平台刘家河商墓中,发现过刃部用陨铁锻制的铜钺。掌握冶铁技术并使用铁器是在春秋中晚期以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摘编自张海鹏、徐蓝《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冶铁技术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冶铁技术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023-07-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亚地区的腓尼基字母因方便易写不断向外传播。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后来又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这说明(     
A.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B.文字一体化消除了文明交流障碍
C.腓尼基字母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D.人类早期文字的起源具有同源性
2023-07-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论述题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年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有了农业,食物就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育更多的孩子……为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在更多的地区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亚非欧商业往来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农耕文明扩展的原因。
(2)提取材料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3-07-10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帝国,如下图所示,它们都(       
   
A.曾大力推广希腊文化
B.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
C.控制了东西方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后汉书·西域传》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指中南半岛海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材料中的“大秦”是指(     
A.波斯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解读如图,图中所示古代帝国对发展古代文明的主要贡献是(     

A.积极推广希腊文化B.创立了城邦民主制度
C.发明了腓尼基字母D.传播印度数字到欧洲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反思世界文明史,从文明早期到现当代,人类文明始终在两个层面上表现出多样性,一是不同文明体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一是同一文明体内部构成要素、构成领域的差异性、多样性。正是这双重的多样性,推动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也使人们不断遭遇新的问题和冲突。可以说,“文明”与“多样”具有共生性,多样性是文明的内在本质性特性,是文明得以发展的内在结构性动力,也是导致各类文明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历史长河中,文明在总体上是以文明群、多极文明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正如城市是以城市群的方式,人是以人群、社会的方式发展一样。

——摘编自陈患《文明多样性:历史趋势与伦理自觉》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层次清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罗马大斗兽场的柱式来自于希腊,圆形拱门来自于两河流域的亚述;罗马法的抵押制度来自希腊,消费借贷制度来自西西里,有些契约制度来自埃及。据此可知,人类文明交往(     
A.推动了区域文化的统一B.促进了区域文化的融合
C.改变了文化中心的分布D.重塑了民族文化的内核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