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城市之光
人类历史破晓之时,城市便有了较成熟的形式。探寻依稀可辨的城市印迹,回望文明兴衰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将下列图片所示城市与其在地图中所处区域进行匹配。(填涂字母)

A巴比伦古城遗址

B君士坦丁堡

C印加马丘比丘古城遗址

D1930年代的伦敦

E20世纪的上海


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2)早期居住在巴比伦古城的苏美尔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古老的(     
A.腓尼基字母B.楔形文字C.甲骨文D.拉丁字母

(3)结合地图及所学,作为东罗马帝国都城的君士坦丁堡,其历史地位与作用包括(双选)(     
A.传承希腊罗马文化B.汇聚工业生产资本
C.完善民主共和制度D.联通东西方的贸易

(4)图C马丘比丘古城遗址见证了(     
A.三角贸易带来了古城的繁荣B.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
C.殖民活动中断该地历史进程D.商品出现世界性的流动

(5)观察图D、E画面信息,联系所学,19世纪以来中西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是(     
A.文化交流促进城市发展B.商品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
C.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D.社会治理影响城市化发展

(6)综合上述信息,概括影响人类城市兴衰的主要因素。
2023-12-13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面是早期文明遗址中的部分建筑。对这些建筑解读正确的是(   

   
胡夫金字塔

   
奥林匹克的宙斯神像

   
科潘玛雅神庙建筑

A.图腾崇拜在当时广泛的流行B.古代文明具有共性和独特地域色彩
C.古代多数国家实行政教合一D.文明间的交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2023-12-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公元前161年左右出土的一篇巴比伦楔形文字星象日志记载道:公民(pu-li-te-e)按照希腊式样举行了游行(pu-up-pe-e)和祭礼。当中的pu-li-te-e和pu-up-pe-e分别是直接借用希腊语名词。 这说明(     
A.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B.古代文明的交流与拓展
C.巴比伦已推行城邦民主制D.宗教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阿拉伯数字(Arabiefigures,又称印度数字)由十个计数符号组成。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对其进行修改(又称阿拉伯数字),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这体现了(     
A.阿拉伯善于学习创新B.商业贸易加速文明交流
C.古印度科技领先世界D.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2023-12-1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1世纪,中亚兴起贵霜王朝,其发行的第一种钱币正面为希腊语铭文及赫尔迈欧斯半身像,背面为卢文铭文及赫拉克勒斯的立像;其后发行的钱币之一正面有希腊语铭文和国王骑马像,背面为卢文铭文和宙斯立像。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A.跨区域文化交流的发展B.农耕经济呈现活跃局面
C.地区之间冲突持续频发D.希腊城邦文化影响最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古代字母文字在欧洲传播与演进图,此图可以佐证以下哪一观点(     

A.欧洲字母文字源于希腊化时代B.战争与商贸推动了文字的传播
C.欧洲人口流动以东北向为主D.欧洲文字在交流中不断演变
7 . 【人类之网与历史演进】

材料一   一个网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就是把人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邂逅之交、亲属、朋友、群体敬拜、对手、敌人、经济交往、生态交流、政治合作,甚至还有军事竞争,等等。通过上述这些联系,人们彼此交换信息,并且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塑造人类历史的,正是这些信息、事物、发明的交换与传播,以及人类对此所做出的各种反应

——摘编自《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   最初的人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即形成了一个个小型网络,用于组织小规模的采猎活动。……距今约12000年前,定居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农民与周边的小共同体交换着关于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开始具有区域规模的网络。公元前3500年左右,以崛起的城市为中心,这些原有的乡村网络聚合成了“大都市网络”并在这一基础上孕育出几大辉煌灿烂的文明。及至约公元200年时,一个遍及欧亚大陆和北非的“旧大陆(旧世界)网络体系”形成了。15世纪海道大通,诸多网络终于联结成了一个单一的世界性网络。人口、商品、信息、生物和传染病的加速流动,深刻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的命运。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这一全球网络的扩展。19141941年之间一战和经济萧条暂时延缓了全球化进程,但二战后该进程得以复苏并加速发展,最终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

——摘编自薛冰清《“人类之网”:编织世界历史的新范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之网”的内涵,并结合具体史实列举推动这一网络构建的动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取一个时期,阐释“人类之网”是如何塑造人类历史的?
8 . 公元前196年,为纪念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该石碑上围绕相同的内容,分别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通俗体文字以及古希腊文三种文字。这一现象表明(     
A.古代埃及的王权达到顶峰B.祭司完全垄断了文字书写
C.文明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D.埃及人能够阅读三种文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希腊的殖民点多建在土著居民力量薄弱的岛屿或沿海地带。当这些殖民点自己也要扩张时,就在相似的地方建立更多的殖民点,很少深入内陆。由此可推知,古希腊的殖民活动(     
A.削弱了希腊的影响力B.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
C.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D.建立了区域性大帝国
2023-12-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欧洲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06一位英国人的一封信:“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厌恶统治者,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文明交流”自拟一个论题,并任选三个角度用你所学的世界史知识对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11-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等十二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