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商业与手工业的中心,城市中的居民,即市民,包括各种各样的人,有手工业者、帮工、学徒、商人、小贩等。城市居民为实现自由贸易的目的,逐渐走向联合,建立各种组织,如协会、公会、联盟等。这反映出当时西欧城市(     
A.居民的政治地位提高B.摆脱封建主控制
C.经济活动得到了提升D.经济独立性较强
2024-04-18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重要事件
1380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家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1539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据汤晓燕《16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三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
(2)“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
2024-03-30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富锦市锦山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坐标中,曲线所反映的是西欧(     

A.教权演变B.王权演变C.贵族权力变化D.市民权力变化
2023-12-14更新 | 221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表“法兰克王国大事记摘编”,这表明当时(     
时间概况
511年国王克洛维召开奥尔良宗教会议,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宗教法则
6世纪中叶法律规定主教可以修改法官判决和处分渎职法官
7世纪初主教开始参加法兰克王国的立法,并规定最高神职人员犯罪只能由教会处理
A.基督教会的影响力增强B.王权依附于教权
C.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扩大D.封君封臣制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西方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其论著中谈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是由下列诸要素合力所造成的。


——摘编自马渭源《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


请结合西欧5-18世纪历史,从图示中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也可补充其它要素),对上述观点进行阐释说明。(选取要素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2更新 | 641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西欧,商人如果不加入行会就不得在本城经商。13世纪时,西欧行会最普遍、最发达的是在一些一万多人口的中等城市,而在对外贸易较为发达的口岸大城市,行会却并不普遍。这说明当时的西欧行会(     
A.具有垄断贸易特征B.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C.鼓励开展海外探险D.充当基层自治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世纪中期的西欧,生活开始变得安定和文明,交换愈发频繁,商业组织有所改进,固定市场和集市出现,市场日益增多,开始出现定期专业市场,规定某天某地交换谷物、牲畜、木材和葡萄酒等。这一现象(     
A.为城市自治创造了条件B.得益于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C.推动重商主义思想盛行D.说明商品交换不再受到监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欧洲中世纪史》一书中提到:“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文中的变化包括(     
A.经济发展和城邦国家出现B.城市兴起和市民阶层产生
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出现D.教权削弱和宗教改革开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基督教教会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并与“蛮族”社会相结合,基本上保留着帝国以来教会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因此(     
A.西欧社会逐渐进入“黑暗时代”B.基督教会成为蛮族社会的支配者
C.欧洲人成为基督教的忠实信徒D.教会对罗马文化传承起特殊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手工业是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又在农村。”作者意在说明(     
A.手工业与农业分离造就城市B.城市可能孕育新的政治形态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城市产生D.西欧封建农奴制度已经解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