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12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为了和勃艮第公爵斗争,分赐许多城市以公社权,以换取城市的支持。英国国王亨利二世授予城市特权证书的条件是,城市必须每年向国王缴纳一笔数目可观的固定款项,特权证书则给予城市财政权、司法权等一些权利。据此可知,当时的英法(     
A.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B.地方割据势力依然强大
C.城市自治助推王权强化D.专制王权国家逐步形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世纪末以降,西欧的教育发生了大的变化。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兴起,市民生活的活跃,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的需要量大增。为了满足这些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训练的需要,中世纪大学逐渐发展起来。其中著名的有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整编自朱寰主编《世界古代史)

材料二   英国传统大学和非传统大学之比较


传统大学非传统大学
咸立时间13一16世纪19世记以后
办学者教会政府。私人捐助
办学宗旨实施精英教育开展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课程设置古典人文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术应用课程,职业技术课程
人才培养神职人员、政府官员、社会精英各行各业专业及技术人员
学生来源皇室、贵族及富家子弟中产阶级和普通百姓子弟
教师成分神职人员专业教师

——整编自徐继宁《英国传统大学和工业关系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后英国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3-11-01更新 | 24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创新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特许状是指中世纪欧洲国王赐予领主领地免受管辖的特恩权时所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书。12—13世纪,英国国王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据此可知,特许状(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B.证明了王权推动城市兴起
C.推动了封建庄园经济瓦解D.促使了英国民族国家形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既独立发展、多元并存,又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学者们对这一时代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黑暗时代”、“信仰时代”、“庄园时代”、“充满变化的时代”、“欧亚大陆整体化的时代”等等。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学者们观察角度和历史解释的不同。

请围绕历史上的中古时期,选择上述某一观点或者自拟一种观点,并运用至少两则世界不同地区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说明。(要求:以观点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最后要有结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用下列两张示意图展现西欧迈向近代过程中国家结构的演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图 1 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容易造成割据②图 2 表示各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③在此过程中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④该历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主要因军事政治兴起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 .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材料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黑夜,城门关闭,街上行人清空,室内停止劳作,只有巡夜人在城市中看守。

17世纪时,宗教的少数派在夜里举行各种仪式,白天受师傅控制的学徒们则在晚上逃出去跳舞、狂饮。大量酒馆在夜间经营,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17世纪中叶开始,市民们流行在夜里喝咖啡,相互交谈,各种资讯经咖啡馆这一社交场所传向更广的社会。

煤气灯以及后来的电灯使19世纪城市的商场在夜幕降临以后依旧开放,排列着高雅华丽商店的拱廊被称为“工业化的奢侈品”。在英国,剧院和音乐厅,越来越成为夜间娱乐的主要场所,新式咖啡馆开始向顾客提供报纸、杂志,顾客在店里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新闻很受劳动大众欢迎。1816年的调查显示,女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在劳动者的反抗中劳动时间逐渐缩短,三班工作制推广开来,夜以继日的劳作终于成为现实。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变化的原因。
8 . 13世纪时,法国巴黎羊毛织工在行会章程中写明:“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买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军队夺回了诺曼底等封建领地,使法国王室的领地扩大了三倍之多。这说明
A.王权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B.王权与市民根本利益相一致
C.中世纪后期城市开始兴起D.城市推动了封建王权的加强
2022-01-20更新 | 910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协作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