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中世纪西欧,作为“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的标志,自由“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特权,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一个逃奴只要在城里住满一年的时间,那他的农奴身份在城垣内就将消失殆尽。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     
A.冲击了传统专制王权B.得益于庄园经济的崩溃
C.有助于工商业的复兴D.有利于孕育新生产方式
2024-04-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2 . 1164年,英王亨利二世通过《克拉伦登法》,规定:凡涉及教职人员的案件,国王法庭有权审理。但是,这一规定遭到宗教界的否定。1170年,尽管亨利二世不得不向罗马教廷表示放弃对教职人员的世俗审判,但英国教会仍享有向罗马教会申诉的权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封建分裂割据加剧B.君主专制制度已形成
C.宗教信仰更加虔诚D.王权与教权矛盾加深
2023-11-2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称,法兰克王权理论很大程度上就是法兰克王权基督教化的历史演进。借由教务会议,墨洛温国王不仅在族群众多的高卢论证了自身统治权力的合法性,而且逐渐成为法兰克主教团认可的正统基督教君王。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A.教权依附于世俗王权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C.王权与教权矛盾缓和D.王权借助宗教维护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3世纪,长期的聚居、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经验使城市居民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共同意识。他们要求像封建王公在他们领土上所做的那样来执行自己的司法、征税、铸币、市场管理等等;而且在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地方事务上,他们不再愿意服从封建主的权力。但他们愿意继续负担服役和缴纳赋税。上述现象(     
A.有利于庄园经济快速发展B.说明城市自治有社会基础
C.为民族国家形成创造条件D.体现出欧洲专制王权衰落
2023-11-23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南通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典时代的欧洲城市同整体的社会和与政治制度是相一致的。中世纪的欧洲城市是在封建主的领地或教会领地的包围之中出现的,以商人为首的城市居民通过与封建主的斗争取得了城市的自由。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城市(     
A.具有与农村分离的自治体特征B.市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废除了封建主的绝对控制权力D.冲击了封建教会的神学统治
2023-11-19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早期的基督教认为,财富只是维持“生存”的手段。后来,商人致富后向教会大量捐赠以证明收益的正当,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以得到社会认同;市民则将工商业活动中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生活要求和生活标准逐步提高。这表明(     
A.教会政治地位有所强化B.市民贫富分化开始加剧
C.社会财富观念发生转变D.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增强
2023-11-18更新 | 13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对欧洲的中世纪,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大约28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图为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分布示意图。大学的兴起(     
A.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B.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世俗化
C.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开始动摇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
2023-11-16更新 | 212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青岛·期中
论述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反对中世纪残余的斗争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中世纪被看作是千年普遍野蛮状态造成的历史的简单中断;中世纪的巨大进步——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在那里一个挨着一个形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大民族,以及14世纪和15世纪的巨大的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有被人看到。这样一来,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而历史至多不过是一部供哲学家使用的例证和图解的汇集罢了。

——摘编自中共中央翻译局翻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从历史联系的视角,以“中世纪的欧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1-16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它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堕落的海

“在这千年之中,人类的意识处于梦寐或半睡醒状态”,有史家认为这一时期是“黑暗的时代”,地中海成为“堕落的海”。

材料一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

——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   

      

   图A                                                                                                                        图B   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


      
               图C     教皇为查理曼大帝加冕                                图D   英国贵族市民代表开会
(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联系史实谈谈你对“堕落的海”的认识。

贸易的海

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古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意思是产丝的地方),并且对丝的生产进行了种种猜测和想象。

材料三   赛里斯人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老普林尼《自然史》(作者为1世纪博物学家)

材料四   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

——包撒尼雅斯《希腊志》(作者为2世纪学者)


(2)材料中两位作者对丝绸来源的认识有何不同?推测两位作者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

结语

“地中海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地中海是世界的心脏,中圈、印度没有分事海洋所赋予的文明而被合理排除于世界之外。”

——黑格尔《历史哲学》


(3)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黑格尔观点的认识。
2023-11-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