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中世纪,欧洲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可能是意大利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这种身份认同的次序说明当时欧洲的政治状况是(     
A.国家观念淡薄B.政教分离明显C.民族意识强烈D.政治分裂割据
2024-04-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古代至中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见证了地中海区域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意大利的早期历史发展中,最初主体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希腊人在南部的“大希腊”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如那不勒斯、塔兰托等。希腊人教会了意大利半岛居民种植葡萄和橄榄,传授了城防工程和重装步兵战术。尤其重要的是,希腊人把他们的字母系统传播到了意大利,而后罗马人将它发展成为自己的字母。当希腊人在南方广泛播撒文明种子的时候,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的中北部地区的发展盛极一时,罗马人的凯旋式、角斗士表演以及罗马贵族所穿的镶紫边的白色长袍、跟随在高级长官身后的扈从仪仗等,都源自于伊达拉里亚人。

——摘编自马克毒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材料二   罗马城诞生于台伯河畔,与其处于有利的商业交通要道密切相关。从罗马的地理位置来看,台伯河口盛产海盐并兴建了许多盐场,罗马距离河口近在咫尺,正好处于海运和河运的汇合处。人们用船只将盐、粮食和各种舶来品运到罗马城中,在那里很快形成了一个商品集散地。公元前6世纪罗马大兴土木,挖水道、辟广场、铺街道、建神庙、筑城墙,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完全可以与当时伊达拉里亚和希腊的城市规模相媲美。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版)》

材料三   (中世纪后期)由于神圣罗马帝国日益衰落,对尼德兰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城镇鞭长莫及,最终这些地方的城镇发展成为自由城市。这些城市大多都处于东西方商业交往的关键位置,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助力,人口日渐增多,经济也开始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了,人们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对艺术的要求也就多了,于是这里又成为艺术和学术的中心。城市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人民也得到了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于是这里也就产生了更加自由、更加先进的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

——海斯·穆恩·韦兰《极简人类史》

(1)根据材料一、以意大利早期发展历史为例,多角度概括地中海地区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城的经济地位,并分析罗马“从简陋茅屋组成的村落变成一个居民众多、经济发达的城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自由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城市发展对西欧历史产生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开始的时候,西欧城市都相对弱小,领主无论强弱基本都可以维持封建庇护关系;当810世纪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时,各地城市快速兴起并且实力不断增强。到11世纪,不少城市的实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一些领主。意大利的城市首先通过和平赎买和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了自治权,一些领主颁发特许状赋予城市一定的(或完全的)自治权,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并减少了连年战斗给城市及其商贸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些城市富商还出钱出人支持王权及国家统一大业。

——摘编自陈兆旺《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

材料二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的国家。它们在15世纪末完成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中,把开辟新的航路同开拓疆土以及扩张基督教结合起来,作为扩大收入来源的良机;长期的战争使两国都涌现了一批以战争为职业的军事贵族,其热衷于军事和殖民活动;西葡两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又比较发达,一些港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航路的中转站,热那亚许多水手就迁居到葡萄牙。

——摘编自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出现的背景,并说明其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国家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中世纪的地图将地球绘成光盘状,中心为耶路撒冷,一些奇形怪状的图形向四周辐射开来,代表三个已知的大陆,标注着伊园和《圣经》记载的其他地方。出现这种(     
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欧洲
A.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B.宗教占据支配地位
C.对其他区域一无所知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4-04-2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C.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D.削弱了封建王权的统治
2024-04-2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下面“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     

A.专制王权的加强B.民族国家的统一
C.市民文学的产生D.城市的兴起发展
2024-04-26更新 | 21次组卷 | 3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13世纪后半期开始,欧洲新设立大学需要从合法的机构中获得有效的认可,这种做法已经被普遍接受。将一所大学作为予以认可的具有效力的机构由教皇或皇帝决定,因为只有他们才被认为有资格授予大学普遍认可的权利。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A.基督教会仍有较大的影响B.欧洲商品经济获得了发展
C.大学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D.宗教完全控制了市民生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部分财富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并说明中古西欧“不黑暗”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新的经济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对欧洲转型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50年之后,欧洲便进入了“间接农业消费”阶段,在此阶段,封建制度和贸易发展携手并进,地主的代理人有足够的剩余产品出售。而当时正在进行的“十字军东征”(1096—1270年)使贫穷的欧洲人接触到了东方富裕的物质文明,刺激了西欧封建主对精美的装饰品和奢侈品如香料、染料、宝石、丝绸、锦缎等物的需求,一些商人(以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威尼斯商人为主)开始从事东方与西欧间的远途贩运。这样,在西欧的一些交通要道逐渐兴起了贸易中心。最初的贸易中心只是一些定期的集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市发展为常设性的中心,伴随商业活动而来的衣食住行等日常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谋生,这些贸易中心也逐渐成为手工业和商业的集聚地,并为农民提供了可能的落脚地和就业场所,城市和市民阶层逐渐兴起。

——摘编自计秋枫《市民社会的雏形——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欧洲人口在1000年到1300年间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到14世纪早期,人口又开始下滑,主要原因大约是疾病(黑死病)的蔓延,14世纪后,欧洲人口缓慢地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然后开始增长,但饥荒、疾病和战争依旧时不时地阻碍人口的增长。然而,在欧洲大陆,特别是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欧,贸易及制造业发展迅速。城市的规模愈发扩大,商人们也变得愈发富有。在每个国家,商人阶级都变得重要起来。……1350年到1450年间,法兰西、西班牙、英格兰、苏格兰、丹麦挪威、瑞典和匈牙利的统治者纷纷加强君主统治,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自身影响力,同时减少封建贵族和教会权力机构的土地。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1469年因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联姻而统一、至此现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已初步形成。

——摘编自(美)约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从文艺复兴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市民阶层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并简述这些变化对欧洲历史产生的影响。
2024-04-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欧洲中世纪:变化的时代

材料一   1077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雷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原谅亨利四世。这就是“卡诺莎之辱”;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逮捕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同时推举克雷蒙五世担任新教皇,并将教皇的府邸迁至法国境内的阿维农。西欧的庄园经历了913世纪的兴盛期以后。从13世纪后期起就不断开始衰落;1011世纪起,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一些城市通过武装暴动等方式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的修道院承担起教育的基本职责,成为西欧最主要的教育机构;11世纪以来,中世纪的大学兴起。其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中世纪始于5世纪,迄止于15世纪。有些人认为这1000年是人类走过的一段漫长而愚蠢的弯路,这1000年的贫穷、迷信和黑暗横亘在罗马帝国古老的黄金时代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新黄金时代之间。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摘编自【美】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
(2)结合材料一中的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2024-04-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