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诸詈(骂)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因政教而施刑罚……刑罚不可弛于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救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摘编自《唐律疏议》

材料二   公元700年前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从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口中得知唐朝“法式备定”后,统治者决意改革政治制度,编纂法典。757年开始实施的《养老律令》(“养老”为当时天皇年号)篇目与唐《永徽律》完全一致。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日本律的条文与唐律差别不大,只是做了轻微修改,如减轻刑罚。令是行政制度和规则,日本在唐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日本《班田收授法》规定贵族的属民、奴婢按农民标准的三分之一授田,而唐朝均田制奴婢不授田,这是由于唐朝奴婢数量少,没有必要专门作出规定;日本贵族占有大量奴婢,为减轻贵族对新制度的反抗,需要给予适当宽限。再如唐朝州、县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命,日本国、郡、里三级地方行政长官除国司由中央派遣外,郡、里长官都由当地有势力的豪族地主担任。

——摘编自何勤华主编《中华法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律令与唐律的异同。
2023-02-0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律令制度是日本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公元700年前后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从归国的遣唐使、留学生口中得知唐朝“法式备定”后,统治者决意改革政治制度,编纂法典。757年开始实施的《养老律令》(“养老”为当时天皇年号)篇目与唐《永徽律》完全一致。律是定罪量刑的刑法典,日本律的条文与唐律差别不大,只是做了轻微修改,如减轻刑罚。令是行政制度和规则,日本在唐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例如日本班田收授规定贵族的属民、奴婢按农民标准的三分之一授田,而唐朝均田制奴婢不授田,这是由于唐朝奴婢数量少,没有必要专门作出规定;日本贵族占有大量奴婢,为减轻贵族对新制度的反抗,需要给予适当宽限。再如唐朝州、县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命,日本国、郡、里三级地方行政长官除国司由中央派遣外,郡、里长官都由当地有势力的豪族地主担任。

——摘编自何勤华主编《中华法系》等


阅读材料,概括公元8世纪日本律令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以上特点形成的背景。
2022-07-10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古代日本对中华文化的吸收借鉴有何特点?
2023-01-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帮课堂】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完善了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改革政治体制,加强集权化。日益强盛的新罗不仅驱逐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并且威胁着日本的盟国百济……而日本统治阶级在国内疯狂兼并土地,增置部民,战争不已,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人民反抗斗争不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645612日,中大兄皇子等乘接见朝鲜使节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由中大兄皇子之舅轻皇子继位,称孝德天皇。孝德天皇与革新派关系……66年元旦,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改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第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第三,改革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氏族贵族世袭制。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特点。
2023-10-28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和新罗作为两个重要邻国,向唐派遣的留学生人数最多。日本留学生大多随遣唐使来华。入唐的留学生身份各有不同,有药师、画师、乐师、匠、水手以及僧人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唐代陆路、海路四通八达,东北有多条线路可到达日本。从7世纪初到9世纪末,日本来华留学生从规模小、人数与船只少、筹划简陋逐渐转变为规模大、人数多、筹划精密。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进入国子监学习。国子监是唐朝的最高教育机构,下设六学馆:国学馆、太学馆、四门馆、律学馆、算学馆、书学馆。其中前三馆主要学习儒家典籍。律学馆主要学习各朝代的律令格式。知名的阿倍仲麻吕在中国求学数十载,通晓中国文化,官至左拾遗。吉备真备涉猎广泛,天文历法、军事、音乐等各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在大化改新(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等进行的改革)时,留学生高向玄礼等被任命为国博士,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经济上仿照唐朝的租庸调制;又吸取了唐朝的律令格式的体例和原则,编制了《大宝律令》《天武律令》等一系列法典。

——摘编自赵蓉《唐代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   中国近代留日教育起步较晚,然而人数却最多。著名学者张海鹏先生认为:“近代中国留日学生,从1896至1937年,大约有十万之谱。”据调查,1900年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三个学校分别是宏文学院(专为中国学生补习日语的中等学校)640人振武学校(中等军事学堂)305人;法政大学速成科295人。“尽管他们在学业上并无太大的长进却在异国他乡饱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许多人归国后成了革命家、军事家、冒险家和新文化的闯将。”1927~1937年间,留日学生面对日本的对华侵略,把耳闻目睹和研究所得通过书籍、报刊、信件等媒介传入国内的同时,纷纷归国,请愿游行,或组织团体,创办刊物进行宣传。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留日学生身处敌邦,悲愤返归,到10月下旬,6000余人几乎全部回国,他们大多积极地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之中……但民国时期对日政策的决策者和主持者几乎全是留日归国学生,特别是南京政府对日外交从决策到实权,主要掌握在留日归国学生之手,这决定了国民党对日关系中的妥协和抵抗的双重政策。

——摘编自孔繁岭、申在文《简论中国近代留日学生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日本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概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赴日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0-06-28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