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通过一定政治制度来管理自己的国家或地区,并形成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体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随着雅典的强大而逐渐流行开来,公元前4世纪时最为流行。它来自demokratia一词,意思是“人民的统治”。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穆罕默德去世时,并未直接指定继位者,阿拉伯人内部为争夺继承人的地位,几乎爆发流血冲突。经过激烈斗争,穆罕默德的老友和岳父阿布·伯克尔被推选为哈里发。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西方社会史》第一卷

材料四:在律令制国家中,部民从氏族贵族的私民变成了国家的编户齐民……原来掌控国家的氏族豪强,如今成为国家服务的官僚,扩大了天皇政权的社会基础。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回答问题:
(1)根据四则材料内容,归纳所提及的地区或国家分别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地区或国家政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以上材料反映出,世界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
2023-04-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遣唐使和大多数的留学生、学问僧等回国后都作出了贡献。推动日本社会进一步发展,还表现在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政治方面,日本孝德天皇的大化革新的出现,就是在高向玄理等遣唐学生推动下进行的。他们改革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仿效唐制,为强化提高天皇的权威建立年号,称孝德天皇元年为大化元年(645),是为日本天皇设立年号之始,同时也是大化改革的名称的由来。随后全面学习唐律令,主要以唐《永徽令》为样板。在文武天皇(701年,唐大宝元年)所颁布的《大宝律》中的《田令》规定有关口分田、职分田、公廨田等名称和内容都与唐朝均田法令一样……设立二官(神祇官、太政官),太政官下辖八省,各省又下辖若干察、司分理政务,一台为弹正台(相当唐的御史台);地方行政组织为国、郡、里。全日本国置六十余“国”,长官叫“国守”。 军队在中央设五卫府。 随着《论语》等儒家经典传入日本,儒家思想被注入政治之中大力推广。儒家经典成为各级学校的教科书。天智天皇时期(662—671)在京都设立大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学科分为明经、经传、明法、书、算等科,基本与唐相仿。

—孙宏:《简论日本遣唐使》,载《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根据材料归纳日本大化革新的措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革新的内外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化改新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023-10-31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如图所示是某高一学生归纳的高丽王朝的统治措施,横线处填写的内容应该是(     

A.发展庄园经济B.迁都平壤C.推行土地国有D.建立幕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
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
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
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称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至五代部分年号来源表

来源案例
《周易》太和(227曹魏、328后赵、366东晋、477北魏、827唐)、咸宁(275西晋、399后凉)、和平(354前凉、460北魏)、大亨(402东晋)、大明(457刘宋)、大宝(550梁)、大成(579北周)、大业(605隋)、贞观(627唐)、太极(712唐)、先天(712唐)、乾元(758唐)、贞元(785唐)、永贞(805唐)、开成(836唐)、咸通(860唐)、天复(901唐)
其他儒家经典正始(240曹魏)、永康(300西晋、396后燕、412西秦)、咸和(326东晋)、义和(431北凉)、中兴(501南齐、531北魏)、大同(535南梁)、武成(559北周)、广运(586西梁)、仁寿(601隋)、正德(761唐)、文德(888唐)
佛教及其故事青龙(233曹魏)、太元(376东晋)、太上(405南燕)、太平真君(440北魏)、天和(566北周)、建德(572北周)、大成(579北周)、开皇(581隋)、上元(674唐)、弘道(683唐)、垂拱(685武周)、太极(712唐)、先天(712唐)、至德(756唐)、上元(760唐)、宝应(762唐)、广德(763唐)
道教及其经典普通(520南梁)、大通(527南梁)、中大通(529南梁)、如意(692武周)、延载(694武周)、证圣(695武周)、万岁通天(696武周)、神功(697武周)、大足(701武周)

注:《周易》原为儒家典籍,后亦被道家奉为圭臬。佛教传入后,佛经翻译亦多引《周易》用词

材料二   《尔雅》有言:“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又“载,生物也。……取物更始也。于是唐玄宗明言:‘(朕)未明求衣,日昃忘食,励精为理,思致雍和。历观载籍,详求前制,而唐虞之际,焕乎可述。用是饮若旧典,以协维新,可改天宝三年为载’。”另有史籍载:“开元二十九年,道教始祖太上老君降临,赐宝符于世,玄宗得之,于是改年号开元为天宝,天宝间又见宝符上有‘天宝千载’之字,遂改年为载。”

——摘编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定年号“大化”。“大化”辞源有三:一为《尚书·大诰》“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用道理来劝导各诸侯国君);二为《汉书》“古者修教训之官,务以德善化民,民已大化之后,天下常亡一人之狱矣”;三为《宋书》“神武鹰扬,大化咸熙。廓开皇衢,用成帝基”。

——《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玄宗“改年为载”的主观动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客观结果是否果遂其主观动机之愿,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改元“大化”的依据和目的。
2023-12-1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朝国家体制下,新兴农民以名田为基础,强化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在不断的阶级分化中,其中的佼佼者最终成长为日本中世的中坚力量,即领主阶层。这些新兴的领主阶层一边抵抗着来自于君主的强硬的干涉,一边加强对土地的所有权。即使律令国家的基础已经崩塌,但遗留下来的影响过于强大,这些开创新时代的阶层不得不寄生于王朝国家中,利用国家的权威支配农民阶层,扩大势力。到了12世纪末的源平之战时,源氏和平氏组织起来的武力集团几乎都由职业性武士组成,他们与处在顶端的武家统领以土地契约为媒介结成主从关系,这种以等级制度为轴心构建的战斗组织才是中世性质的武士团,这种集团具有强烈的团结意识。1192年,源赖朝建立起镰仓幕府,日本正式进入武士阶级专政时期。

——摘编自郭娜《日本武士阶级源流论考》

材料二   将军大名武士,这种自上而下结成的主从关系,是幕藩体制下武士阶级内部关系的主轴,忠与义,是这一关系里最核心的思想,即所谓:顾其身,得主人,尽奉公之忠,交友厚信,慎独身,专于义。江户时代,由于幕府严禁各藩间往来,藩国之间各自为政,互不沟通,藩内武士的家名、家禄、家业均具有世袭性质,一身一家的荣辱与藩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藩即家即国,对于一般武士如此,对于藩主也是如此。江户中期以后,这一概念普遍流行,武士阶级由对于具体主君的忠诚转化为对主君地位的忠诚,藩国这一天下”“为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这就意味着藩主和臣下同样对天下兴亡负有责任。按照人(社会)与自然秩序合一的法则即秩序合理主义来排列社会秩序,这是武士阶级价值伦理的基本特征。这一法则在阶级内部的价值观念上表现在对天皇将军大名多元并存状态的认可和等级高下的排定,在阶级间的伦理观念上则表现为对士农工商诸阶级多元并存状态的认可和荣卑秩序的排列。

——摘编自李文《日本武士阶级价值观念的基本层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武士阶层专政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日本武士阶级的价值观念。
2023-07-01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六七世纪之交,中国重新实现统一,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完善了自北朝以来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朝鲜半岛,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改革政治体制,加强集权化。日益强盛的新罗不仅驱逐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并且威胁着日本的盟国百济……而日本统治阶级在国内疯狂兼并土地,增置部民,战争不已,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人民反抗斗争不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645612日,中大兄皇子等乘接见朝鲜使节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政权,由中大兄皇子之舅轻皇子继位,称孝德天皇。孝德天皇与革新派关系……66年元旦,天皇发布《改新之诏》,是为大化改新。新政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废除贵族私有的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第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受田者须负担租庸调。第三,改革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机构,各级官吏由国家任免,废除氏族贵族世袭制。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的特点。
2023-10-28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君主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所需资金。当时唯一可以供选择的办法就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但是,接受者们即封臣们倾向于地产当做私人领地来管理。(后来)政权转到了封臣们手中;封臣们的地产即采邑实际上已变为私有财产。这些强有力的封建主再把他们的土地分成更小的封地,分给那些依靠他们而不是依靠国王的追随者。封建领主和封建契约,规定了彼此间的某些义务。其中最重要的是,封建领主提供封地以外,还应提供保护;而封臣则应根据当地习惯,每年服一次兵役,通常约40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要把西欧与同时期那些刚刚部分步入文明阶段并且变革也同样迅速的社会相比。欧洲的统治局面与非洲的局势相近,尤其是与日本的局势更为相似。日本可以说是与欧洲同期的唯一一个封建社会。而在对外扩张的兴趣上,西欧要比日本大的多,十字军东征就是一个明证。

——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君封臣制度产生的背景,并分别说明封君和封臣的权力和义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日本政府在封建社会时期对外扩张的史实。试以10-12世纪日本的相关史实,从经济组织形式及其秩序维护、制度保障方面说明欧洲的统治局面“与日本的局势更为相似”。
2023-09-15更新 | 57次组卷 | 4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承隋之后,在塞外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如唐太宗曾任命当地部落首长为都督、州、县之长官,实行直接统治,但地方社会有着自立的势力。在平定隋末动乱之后,唐朝逐步排除内部地方社会与中央相抗因素。在中央把三省作为中央政治的核心机构,其渊源当是汉魏时期的近侍之官。贞观年间,三省长官犹如宰相,位高权重。三省间互持均衡,并与皇帝相持,所谓门下省的封驳之权堪称典型。在这里,三省的地位显示出了不同于皇帝家产官僚的一面,它在君臣共治的政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这种官衙一员,贵族个体可以说拥有一种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性质。

——摘编自【日】谷川道雄《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汉唐之间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孝德天皇即位后,于646年颁布《改新之诏》,按照中国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模式,废除奴隶社会体制的“部民制”,将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公民每六年收授一次班田,凡领“分田”者交土地税(租);每年到京城服徭役10天,交纳手工业品(调)。中央设八省一台(监督官吏的"弹正台")、设二官(神祇官和太政官管辖并监督八省)。在各地则设国(司)、郡(司)、里(长)三级行政单位。各级地方官的任免均属中央。

——摘编自刘明翰、陈月清《论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东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行政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汉唐中枢决策机构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化改新在政治制度方面与贞观之治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朝三省六部制建设对当代国家政治建设的启示。
2023-04-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三晋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4月段测(五)文综历史试题
10 .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回眸中朝关系,展望中国式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与新罗保持了长期、频繁的友好往来。但从文献史料中,我们只知道朝鲜半岛一方港口有唐恩浦、党项城等,而且其均为朝鲜半岛人士朝唐的出发地。然而,入唐使者返回着陆地是何处?人们知道的并不多,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金石碑志史料提供了新罗僧侣、使者返回港口的相关资料。

——据拜根兴《朝鲜半岛现存金石碑志与古代中韩交往》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罗与唐朝友好交往的方式,说明金石碑志史料的价值。结合所学,简述高丽王朝仿效唐朝制度的表现。

材料二   多少天我们同日月相伴,爬过白雪皑皑的高山,涉过刺骨寒冷的冰河,身体像刀割一样的生痛。我们不能有光,敌机在头上盘旋……阳历新年我们是在大雪纷飞向南挺进的路上度过的,按实说确实是艰苦的,但一想到祖国人民现在正是歌舞尽欢的快乐时光,我们就觉得特别有意义,我们的劲头也就更足了。

——摘自志愿军战士谢伟礼家书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时指出,抗美援朝是靠党的正确领导得来。抗美援朝是中国对美国霸权和强权的反击,是为了维护整个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充分显示了中国对和平的追求和对朝鲜独立自主的维护。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勇毅奋进、不懈斗争。

——摘自郭培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借鉴》


(2)写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年份。阅读材料二,提炼“谢伟礼家书”体现的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概括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借鉴”。
2023-06-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