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美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正如李约瑟先生指出的,在互相隔绝的各种文化中有不少并行的相似的发展,特别是在较早阶段,思想、发明、技术或机械越是简单,它在世界各地独创的可能性就越大。尽管如此,东西两半球的文明演进道路及表现所存在的不同是本质性的问题。印第安文明所具有的特点,在东半球文明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根本没有的。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用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去比照新发现的事物,用已有的思维定势和结论去套新事物,用东半球古代文明的演进方式去套印第安文明,于是就会得出一些不伦不类的结论。拉美印第安古文明是人类认识最迟的,研究最不够深入的,结论相去甚远的新领域,我们对这些文明的认识与评析,必须尽可能科学客观,实事求是,要树立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极为复杂曲折的,是无比丰富多彩的观念,承认人类历史的发展道路是多元化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提取材料信息,从拉美印第安古文明发展特点的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述明确,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逻辑通顺。)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一   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是其中之一。城里有体育场、宫殿和圆形剧场,还出土了希腊雕塑、大量希腊样式的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右图中既有西布莉(小亚细亚女神)、尼姬(希腊胜利女神),也有穿着东方服饰的人物,狮子战车又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样式。



阿伊哈努姆出土的鎏金银饰板

材料二   除古印度人的数字之外,古代各民族的数字都很繁杂,认读和运算起来不方便。公元774年,一位印度学者将早期的印度数字介绍到巴格达学术界。大数学家花拉子密写了一部书,首次向阿拉伯世界介绍了印度数字体系,并对其优越性进行了全面论证。大约是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特别需要这种方便的印度数字,故其很快在阿拉伯世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并在使用中渐渐演变为比较接近于现今通行形态的古巴尔字体。又由于阿拉伯商人的到处奔走,这种数字渐渐以“阿拉伯数字”的名称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

材料三   三文化广场是墨西哥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广场上有三组不同时代的建筑物:阿兹特克文化遗址(图中前景)、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图中右后)和现代化的建筑(图中左后)。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西班牙征服墨西哥的历史时作了这样的评述:“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印度数字能够“传遍当时的东西方世界”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为墨西哥三文化广场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介绍;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2-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选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历史学家评述玉米在世界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概括玉米在200年内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
(2)历史学家为什么说玉米在世界的传播“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