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1 道试题
1 . 据西班牙国王和哥伦布签订的《圣塔菲协定》规定,船队一旦发现新发现的无人地区或发展程度较低地区,就直接纳入西班牙的版图、殖民地或势力范围。遇上中国、印度等国,就发护照、致国书。两种不同做法对比(     
A.展现了西班牙高超的外交手段B.体现了西班牙对尊重多元文明
C.显示了西班牙巩固海防的目的D.反映了西班牙弱肉强食的行径
2 . 区域国别研究

区域国别研究发端于16—19世纪逐渐形成的东方学,代表作有葡萄牙航海家皮列士的《东方志:从红海到中国》、英国旅行作家哈克卢伊特的《英吉利民族的主要航海、航行、贸易和发现》、英国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顿的《在南非的传教旅行与研究》等。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语言和宗教为代表的古代文明,东方被描述为落后的、僵化的“他者”,有待西方的统治和引导。他们收集的东方地理和人文资料,受到西方的广泛关注。

二战后,美国招募各国最杰出的专家“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为美国的决策提供参考,区域研究涵盖地球各个角落,最受重视的是苏联学和中国学。1958年,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案》,向高校提供资金,资助其区域研究。这一时期还涌现了“世界区域研究专委会”等一批学术团体。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高校设立以特定地区为名称的研究中心。2011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区域国别研究专项,目前已做到了对世界各地区研究的全覆盖,中国的研究植根于研究地的社会文化,依靠合作机制,让当地学者为自己发声,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性”知识。同时,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阐明人类社会的共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朱晓中《区域与国别研究:缘起、内涵、知识生产和挑战》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以来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变化。
3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序号材料
香料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西欧中世纪等级社会中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为西欧基督徒提供了理解天堂的直观途径。
封建领主纷纷缩小直领地面积, 扩大租佃地的面积, 改变土地经营的方式: 把小块份地集中起来, 形成租佃为主的大农场。
“价格革命”对于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是不利的,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570-1644年,美洲所产白银有大约一半流入中国; 同一时段, 日本所产白银绝大部分流入中国,约7500吨左右。
英国从1553年到1680年间,组织了49个商业垄断公司, 法国从1599年到1789年至少建立了75个商业垄断公司。荷兰最著名的垄断公司是1602 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它在1606 年拥有军舰41 艘、商船约3000艘。
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在政治上实行专制统治,在经济上推行种植园奴隶制,并强迫土著居民开采金银矿产。
在威尼斯、佛罗伦萨和尼德兰等地的一些城市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逐渐发展起来。
美洲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 仅 16 世纪内, 欧洲的黄金数量大约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2万公斤;白银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
1500-1850年间, 奴隶贸易至少使非洲减少了一亿人口。
南北美洲和东欧提供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类, 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产出。

材料二

主题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主题二

西欧人的殖民扩张使美洲和非洲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

主题三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格局

任选材料二中的一个主题,从材料一选择两则材料,对你选中的主题进行说明。
2024-05-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菲律宾的马克坦岛有两座纪念碑,一座的铭文写道:“(酋长)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而另一座的铭文则写道:“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以下对这两则铭文的不同认识正确的是(     
A.内容互相矛盾,掩盖了真相B.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历史评价
C.是当地人民反抗侵略的铁证D.记录了人类远洋探险的伟大壮举
2024-05-0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人类种植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1493年,哥伦布把辣椒带回到了欧洲。1542年,葡萄牙人把辣椒带到了印度果阿……西班牙人及西班牙人开辟的盛极一时的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路线在辣椒传入中国的问题上发挥着首要作用。从1565年至1815年的两个半世纪中,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当局每年都派遣14艘大帆船,来往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每年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在100万比索至400万比索之间,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等商品。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比索,其中1/2流入了中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5-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并简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巧克力最初来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野生可可树的果实可可豆。传入欧洲后,经过欧洲人的开发利用,它由饮料又发展成一种代表欧洲饮食文化特色的食品。

时间主要史事
1492哥伦布把从美洲带回的可可豆作为礼物献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1527西班牙探险家赫尔南多·廓特兹从阿兹特克贵族那里发现了巧克力的饮用方法并带到西班牙,巧克力在贵族中倍受推崇。此后,西班牙人开始在新大陆广袤的殖民地发展可可种植业
1606西班牙人安东尼奥·克来提将巧克力传入意大利,此后巧克力制造工艺的秘密开始传往欧洲其他国家。这时巧克力价格不菲,成为一种财富的象征
1828荷兰人科恩瑞德·凡·胡登发明了一种把可可脂从可可豆中提取出来的螺旋挤压机,可以去除可可中的酸味和苦味,生产出更柔软、更甜的巧克力饮料,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巧克力的价格
1847发明家通过在巧克力饮料中加入可可脂,成功地生产出了可咀嚼的巧克力块
1876牛奶巧克力问世。巧克力由奢侈的饮料变成了一种高能量食物,在西方被人们大量购买
(2)阅读材料二、概括16至19世纪巧克力在欧洲传播的特点。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简述巧克力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等人编著的《新全球史》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全球视角,该书的目录将全球史分为七个时代,如下所示:

第一部分早期复杂社会(公元前3500-前500年)
第二部分古典社会的形成(公元前500-公元500年)
第三部分后古典时代(500-1000年)
第四部分跨文化交流的增速(1000-1500年)
第五部分全球一体化的缘起(1500-1800年)
第六部分____的时代(1750-1914年)
第七部分当代全球重组:1914年至今
(4)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将目录第六部分补充完整,并以该部分内容为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论述紧扣所拟主题,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5-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郑君之罪也。

……哥氏(哥伦布)之航海,为觅印度也,印度不得达而开新大陆,是过其希望者也。……若我国之驰域外观者,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故其所成就者,亦适应于此希望而止,何也?其性质则然也。故郑和之所成就,在明成祖既已踌躇满志者,然则以后虽有无量数之郑和,亦若是则已耳。

(1)依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在写郑和传记时采用的史学研究方法。
(2)阅读材料,梁启超指出了“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这一现象。结合所学,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7 .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此后,生物、农作物、人种、文化、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流动,史称“哥伦布大交换”。它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     
A.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建立了欧洲对美洲的殖民统治
C.扩大了原产美洲的农作物传播D.将各地文明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2024-05-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八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探寻图表中的世界发展历程

材料一   15-17世纪其他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1)对比16世纪前后主要新航路的开辟,概括15-17世纪其他航路开辟的特点,简述全球航路的开辟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材料二   工业革命及其扩展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三个角度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影响世界的。
2024-05-0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图中,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航海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0 . 城市发展

材料   15001700年欧洲人口10万以上城市统计表

人口数1500年城市数(名称)1700年城市数(名称)
10-204个(法国巴黎,意大利的米兰、那不勒斯与威尼斯)8个(意大利罗马、威尼斯、米兰,西班
牙马德里、葡萄牙里斯本等)
20-4002个(那不勒斯与荷兰阿姆特斯丹)
40万以上02个(伦敦和巴黎)

——数据来源于《世界经济史》

阅读材料、归纳1500-1700年欧洲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指出影响其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2024-04-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