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兰盾)

80

7.75

2.32

A.价格革命来势汹汹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商业革命不断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2024-04-02更新 | 201次组卷 | 53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500年以前,香料是欧洲大陆绝对的奢侈品。而到了17世纪中期,香料已逐渐成为欧洲普通大众消费得起的商品。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全球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B.全球联系的不断拓展
C.欧洲国家贸易政策的调整D.欧洲农业技术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2024-02-28更新 | 869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6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殖民者大量种植于美洲的经济作物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导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坏。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已经没有原始森林的痕迹了。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亿
175019.213.11.630.97.28亿
185022.78.15.135.111.71亿
190024.97.49.024.916.08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关]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

材料二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旧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美洲人口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是如何“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
2023-10-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开展。”以下关于封建社会内部革命因素的理解最佳的是(     
A.封建生产方式的没落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全球联系的逐步加强D.无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2023-10-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蔗原产热带,于公元前传播、种植于印度及南洋地区。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就已开始种植甘蔗,常见的食用方法为榨取“柘浆”直接饮用,或作为水果生啖。…唐代以前,在不产甘蔗的北方,人们要想品尝石蜜的滋味,就得依靠沿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外国使团和西域胡商。他们带来的“西国石蜜”产于西域,不但易携带、易储存,而且滋味品质都优于南方粗制的蔗饧。…宋元时期,产于南方的糖霜在此时不但乘船北上,哺育北方省份,而且也漂洋过海,向南销往占城、真腊、三佛齐、单马令等南洋国家,甚至到达波斯、罗马等地。“中国糖”这一朵小荷,由此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中国制造的白糖与脱色技术在明代传入印度孟加拉,此后在印地语、孟加拉语等几种印度语言中,白糖均被称为“继尼”,意为“中国的”。

——李颖《丝路“糖史”》

材料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一直成为北非、中东和欧洲大陆的供应基地,直到16世纪晚期新大陆殖民地的蔗糖生产渐入佳境后才结束。…哥伦布于1493年开启第二次远航,在非洲加那利群岛的短暂停留让他首次将甘蔗种植技术带到了气候环境适宜其生长的新大陆,落脚,点是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哥(今多米尼加首都),而后再由此地运往欧洲。16世纪,在西班牙的新大陆殖民地及葡萄牙治下的巴西等地肥沃的土地上,遍布着一望无际的甘蔗田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黑奴。…眼见西班牙在美洲赚得盆满钵满,英国和法国按捺不住,不仅开始打劫西班牙商船,还对其领地进行蚕食和瓜分。17世纪初英法两国也各自开始建立西印度群岛殖民属地,种植甘蔗并在加工成糖浆后贩运回欧洲。…蔗糖产量稳步提升,如1655年就有283吨“白黏土糖”和6667吨“黑砂糖”在英国殖民地巴巴多斯生产出来,这之后至19世纪中期,蔗糖在英国和其殖民地范围内可以自给自足。

——颜婷《甜蜜的力量一从“糖史”看世界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糖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糖业发展相关的历史现象。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往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6世纪以来,葡萄牙人将巴西的砂糖、非洲的黄金、亚洲的香料,中国的丝绸和陶瓷器,日本和墨西哥的白银等商品全部汇聚在里斯本港口。日本学者评价道:“世界借着船舶与白银而趋向一体化,里斯本成为近世时期最早将全世界货品集于一处的吞吐量巨大的市场。”这些变化(     
A.有利于各国贸易的增长B.开启了对新航路的探索
C.反映了世界市场的发展D.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成果
9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穿着印度棉织品,食用产自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茶叶、墨西哥的巧克力、也门的咖啡,并用来自加勒比地区的砂糖给咖啡增加甜味。这体现出(     
A.新航线带动商品流通B.欧洲人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C.价格革命的深入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023-07-21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查尔斯·曼恩认为全球化“根本”就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归根结底,是一个生态问题。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舰船带来的不仅是殖民者,更是那些前所未见的新生物。从此,原本彼此相隔的独立大陆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历史不仅仅是人类的产物,物种同样能够影响历史发展。他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来看待现代世界与物种、病菌、文化以及人种的大混合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2023-07-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