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1 . 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这一传播过程(     
A.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哥伦布大交换的兴起
C.折射了世界市场的发展D.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起先是在西班牙殖民地牙买加等岛屿,然后转移到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巴西。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

——摘编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

材料二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南美洲甘蔗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024-05-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华池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世界逐步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人们普遍认为马铃薯很适合做动物的饲料,但对人类来说,只有当其他食物都无法取得时,才会以马铃薯为最后依靠。发生于18世纪的一连串饥荒,为马铃薯赢来地位显赫的机会。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茎。……法国科学家帕门提尔在七年战争(1756-1763年)期间亲身体验到马铃薯的好处,认为它为士兵提供了丰足的食物,美味又健康。1795年,伦敦的《泰晤士报》甚至刊出食谱,教人烹饪马铃薯汤,并用玉米和马铃薯做面包。…… “除了早餐之外,它使餐餐必备的菜肴,不仅出现在富人的餐桌上,也出现在穷人的餐桌上”。

——摘编自【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二   东印度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商人机构到政治权力机构的转变。……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从事的航海与贸易活动,标志着英国的海外贸易突破了 16 世纪的模式,即不仅仅局限于在欧洲和地中海区发展呢绒贸易。16-18世纪,依托发达的商业网络,特许公司的商业活动使英国获得了巨大财富,推动了英国商业发展,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特许公司的活动促进了英国原有工业部门,又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如丝织业、棉纺织业、制皂等工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英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业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业资金转化而来。

——摘编自王军《16-18世纪英国特许公司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人们接受马铃薯成为主要食物的社会因素。结合所学,分析新物种的传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活动对英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4-05-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765年2月,一份向西班牙国王的报告中提到,“自从菲律宾群岛被征服(1565年)以来,运到这里的银子已超过2亿比索”,其中大部分都运到中国。这一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     
A.中国传统手工业具有优势B.中国对外贸易以美洲为主
C.西班牙完全控制了东南亚D.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出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原因,移居新大陆的欧洲人“喜欢面包甚于玉米”,而在轮船发明之前的时代,大量运载小麦或面粉成本及风险太高。自15世纪末开始,小麦逐渐成为在美洲传播最广泛的旧大陆粮食品种。这说明(     
A.欧洲人的食品结构长期稳定B.殖民扩张助推食物物种传播
C.宗教信仰决定饮食文化传统D.外来物种促成美洲社会转型
6 . 在中世纪欧洲,香料被看作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其价格昂贵,被称为“黑色黄金”,一些贵族家庭会以香料来彰显自己的财力。16世纪以来,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寻常百姓的大众化商品。这反映了当时(       
A.近代商业贸易方式发生了变化B.世界市场的逐步建立
C.香料受价格革命的影响D.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7 . 学者萨尔玛谈道:“少有人知道,北美的种稻史居然有 300多年。其实,种稻史的长短并不重要,关键是北美人产稻,却不吃大米。北美地区仅消费自产的3%的稻米。”这说明北美人发展水稻种植(     
A.侧重于其经济价值B.受限于其技术条件
C.倾向于其食品加工D.局限于其北美区域
2024-01-0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嘉庆年间修撰的湖广地区地方志记载:“玉米,荆属傍山及洲田多种之”;“居民相率垦山为垄,争种之以代米……山家岁倚之,以供半年粮……数十年来种之者日益多”。

1571年以前,意大利威尼斯人已开始食用玉米。到16世纪末,人们已用玉米面、小麦粉及其他谷类的粉混合烤制面包。

Taco饼是墨西哥的传统小吃,它是一种用玉米煎制的薄饼,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炭烤的鸡肉条或是牛肉酱,然后再加入番茄、生菜丝、玉米饼起司等配料。

——摘编自万建中主编《第二届中国食文化研究论文集》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玉米的具体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简要概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准确全面。)
9 . 17 世纪以后,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部落,小麦、大麦等作物随处可见,甚至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它们,它们帮助部落度过了食物短缺的冬季。这说明(     
A.物种交流解决了美洲粮食问题B.印第安人的主食发生改变
C.农作物成为殖民扩张的利器D.亚洲物种在美洲得到推广
10 . “发现美洲”等于发现了美食天堂。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
C.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